点亮学生“心灯”

      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如果教师不去关注理会或放弃的话,那么这样的孩子就有可能消极走上歧途。如果教师通过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教师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取得的成果就有很大。

        由于现在的小学生年龄小,价值观和人生观还不稳定,学生上容易造成不良情绪,作为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会学生学会肯定自己。肯定自己与否定自己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所以总是对自己说“我能做到”有利于树立自信心,如“我能行”“这个问题我肯定能解决”“我不比别人差”等积极的话语。

        二、教师鼓励学生用语言传达真实情感。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就放弃、排斥的情况。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试着深呼吸,对自己说:“这个问题没什么难的,别人都会,我也可以。”这样学生会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从而解决它。

        三、引导学生把每一次逃避当成最后一次。每个人都有想逃避的时候,更何况我们的学生的自我控制力相对较弱。我们可以试着引导他们在想要逃避的时候对自己说:“这次避开了下次有类似的问题出现还是解决不了,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迎难而上,这样可以帮助你在心里建立安全的感觉。”

        四、引导学生让快乐的事情激发自己的兴趣。如果在学习中学生觉得很枯燥,不想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想学习知识之后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带给自己快乐的事情,进而营造一个欢乐舒适的心理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的熏陶。

        五、引导学生给自己加一些积极的标签。也许我们的学生经常觉得自己不行或者自己比别的普高的学生就是差,比别人笨等。要知道真正打败我们的就是自己,经常对自己说:“我并不比别人差。”同时,注重鼓励自己“你很优秀”。建立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重要途径。贵在坚持,做一些自己想做而又害怕的事情,敢于自我表现,学会面对困难,迎难而上。

        其实教师的责任就是点亮学生心中的“灯”,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每一位学生。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爱自己的学生,用发现、欣赏的眼光去欣赏每个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对于学生长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学生信任和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教师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会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寄予厚望,积极肯定学生,未来学生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暗示自己一定可以。

        点亮学生的“心灯”,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