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
#书写生命故事
我家妹妹4岁半的时候,有一天,突然不愿意自己上厕所、不敢独自去客厅玩儿,并露出满脸害怕的表情对我说,妈妈我好害怕,我害怕有鬼、僵尸还有变异人。
这事若是放在以前,我肯定会下意识反应比较大,特别关注。也会对孩子说,怕什么呀,不害怕,那都是假的,没什么可怕的,鹿儿长大了要学会勇敢......之类的浮于表面的安慰话、说教话。
成长后,我明白孩子的感受永远不会因为遭到禁止或忽略而消失,只会被扭曲,写进潜意识,成年后会以异常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
正如沙法丽•萨巴瑞博士在《父母的觉醒2》一书中说道:
借助贿赂,威胁或惩罚说教来消除孩子的忧虑,却无法解决他们恐惧的根本原因。通过诸如鬼怪,僵尸等想象的符号,孩子是在向我们展示他们的不安全感,他们没有能力应付自己头脑中那个可怕的世界,他们要求我们帮助他们解释这些可怕的现象,并且给他们一定的工具去理解,如果我们告诉他们没有怪物,就是在否认他们的感受,对他们来说,怪物是恐惧本身,所以他们才会看到可怕的图像,他们和成年人做噩梦,没有本质的区别。
因此,听到孩子这么说,我内心立刻兴奋起来,心想,太好啦,帮助孩子构建安全感的机会来啦。
为什么我会觉得这是一次教育孩子的机会呢?因为我知道情绪只是一个感受的传递者,我们需要识别出情绪背后的信息,才能将情绪转化为对孩子心智发展有利的内容。
我们在孩子童年时帮助他们的方式决定了他们将来处理成人世界危机的方式。
我是如何做的呢?
第一步,根据害怕的原因,找答案。
询问害怕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比如,哦,宝贝,你能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感到害怕呢?或者,宝贝,能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事吗?......不要反应过大,以免孩子日后以这种方式求关注。
第二步,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
4岁半的孩子,基本上能用语言表达逻辑因果关系了。当我家妹妹告诉我是因为在楼下和小朋友一起看了手机短视频(我家有个规则鹿宝这个年龄段是不可以看短视频)的原因后,对孩子害怕的感受,我表达了认同和共情。具体方法可参考上一篇《孩子有起床气,怎么办》一文中的方法。
第三步,引导辅助孩子正视恐惧提升能力。
(1)真实沟通
场景再现。当了解到妹妹害怕晚上天黑了,看到窗帘的影像,根据想象产生了害怕的感受后,到了晚上,当孩子说害怕的时候,我会走过去拉开窗帘,或者假装我是妖怪,和孩子逗着玩。
场景疗法。和孩子一起看ET外星人,建构认知。让孩子看到可怕的怪物,同样有一颗善良的心。
(2)游戏力
想象游戏。睡觉前我建议妹妹拿来自己喜欢的毛绒玩具放在床头,并对妹妹说,你的好朋友现在变身为“超级无敌战神”,专门来守护你啦。
角色扮演。白天和孩子玩的时候扮演僵尸和怪物,为孩子的恐惧赋予语音和形体。
(3)陪伴
每当妹妹说害怕,不敢独自上厕所、不敢独自取东西、不敢独自上下电梯......我都会耐心陪伴着她。
并告诉妹妹,害怕很正常,妈妈也会有感到害怕的时候。害怕了就跟害怕待一会儿,感受一下害怕的感觉,这样也很好。没关系,妈妈陪着你......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就不再说害怕了。即使偶尔不敢独自下电梯,沟通两句,就高高兴兴跑走了。
当然,还有很多方式方法都可以帮助消除孩子的恐惧,赋予他们力量,帮助他们处理压力,锻炼他们应对创伤和应变的能力。
孩子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作为家长的我们要给孩子时间等待她慢慢消化,去正视恐惧,并穿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