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在美国影响力仅次于《圣经》。作者是史蒂芬·柯维,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曾入选美《时代周刊》“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
七个习惯指: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其中第1、2、3习惯是个人领域的成功,实现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第4、5、6习惯是公众领域的成功,是个人从独立到互赖的变化;第7个习惯涵盖了其他六个习惯,
今天分享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01
什么是要事?
在“时间管理矩阵图”中位于第二象限的,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就是“要事”。
虽然它属于“重要但不急的事情”,但它关注的是价值与能力方面,注重的是原则、人性,它贯穿在个人或公司的长期规划之中。
比如:培养孩子的问题;自己的职业发展问题;维护家庭和谐健康的问题;为社会做出个人贡献的问题;公司安全保障问题;等等。
这个象限的事情非常重要,它不会逼着我们立刻完成,但我们必须去做,并且应该尽己所能、尽善尽美。
在这一象限,我们投入精力越大,办事效率会越高,能够保障事情的发展进入一个健康高效的运行轨道。
作者说:“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我列出来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全都属于第二象限事务的活动,每一个习惯都针对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情。”
也就是说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都位于第二象限,属于“要事”。
当然,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要事各有不同,不要参考别人,要有自己的主见,要从自己内心出发,问问自己的内心,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
02
彼得·德鲁克认为: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但不是紧急的事务上,他们的思维定式是预防型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
例如:
一家购物中心的经理一致认为,与承租购物中心的商店老板建立良好的关系,最有助于业绩发展。这属于第二象限,属于要事。
但是,他们只有不到5%的时间用在这上面。开会、写报告 、打电话等第一象限事务占用了他们太多的时间,使他们又忙业绩又不佳。
后来,购物中心经理调整了策略,确保将1/3的时间用于改进与各商店老板的关系。实施了一年半左右,业绩提高了4倍多。
再如:
《OKR工作法》中两个年轻人汉娜和杰克,因为同一个梦想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奋斗的路上他们患上了“新奇事物综合征”,什么都想做,导致精力分散,面临着公司破产的险境。
直至汉娜疯狂地喊出:“你专注产品设计以及确保产品的可用性,我出去跑销售,但实际上我们更应该把精力放在建立一个能完成这些事情的团队上”。
汉娜和杰克这才明白了“要事”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
抓住要事就是抓住了问题的核心,这种精准的努力会比无意识的努力创造翻倍的产出。
03
如何做到要事第一?
确定了要事之后,就要集中力量完成要事。
一方面:拒绝
毕淑敏说: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为了要事,我们要学会拒绝,勇于拒绝,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著名作家杨绛就是一位遵从内心,懂得拒绝,坚持要事第一的典范。
杨绛出身名门,气质出众,据说在中学时,追求者有72人之多,对这些不适合自己的男士,她明确表态:“做朋友可以,但这是结果而不是过渡。”在个人感情上他从不拖泥带水,既不耽误别人也不耽误自己,坊间还流传着三次拒绝费孝通的故事。
杨绛对待感情如此,对待事业亦是如此。抗日战争爆发后,杨绛担任苏州振华女校校长之职,但她志不在此,就职两年半后,几次三番提出辞职,老校长都不同意。
杨绛意识到:自己已经尽到了责任,她想离职无需别人答应。于是,留下一封辞职信,她离开了,回到了自己热爱的写作事业中去。
杨绛用拒绝成就了她的家庭事业,钱钟书深情地称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另一方面:授权
一个人不能完成所有的事情,我们要学着授权,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各司其职,发挥特长,这样就能提高团队的效率。
授权基本上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
指令型授权是让别人“去做这个,去做那个,做完告诉我”。
责任型授权的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它给人们自由,允许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为最终的结果负责。
很多杰出的领导者都懂得“责任授权”的策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井冈山时期,有一次,研究完作战方案后,毛泽东拉着陈毅往外走,说:“战斗马上就要打响了。我们走,让他们指挥去!我们在那里很麻烦,弄得指挥员很难下决心,你在那里,他要征求你的同意;不征求你的意见,独断专行,将来要受批评;要征求你的意见呢,商量来商量去,就丧失了时机。让他一个人在那里当机立断,或马上进攻,或立即撤退,或迂回,或把预备力量使用上,避免多头指挥。”
毛泽东这种谦逊的作风、敢于授权的用人方法,使陈毅深为折服。
结语:
要事第一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良知为导向,遵从内心,平衡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且全盘规划日常生活。
它重在身体力行,所以,行动起来吧!
谢谢阅读,我是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