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里的军旅路】164:一起向未来

  撰文/渝夫·天津河东

  编辑/桐言·辽宁沈阳


  【桐言无忌】


  生命本就承载了许多的遗憾和无奈,所以没有必要责怪自己太多。面对生活的波澜起伏,给心灵一丝绿意,给他人一抹微笑,无关月圆月缺,不管缘来缘去,面对现实的生活,所有的风平浪静才是生活赠给你的福气。

  人的思维确实很奇怪,当你处于繁忙状态的时候,思维空间早已溢满,没有一丝缝隙让你思前想后;可是一旦进入闲暇的时候,满脑子的游思妄想。二十四五岁的渝夫,正是激情奋发、斗志昂扬的时期,自卑稚气也好,志气自负也罢,都是正常的情绪氤氲。

  在此,桐言借题发挥的劝诫读者朋友们:不要让胡思乱想的影子把明媚四射的太阳遮住,即便是夜晚,也有星空和月亮的陪伴,一切向着朝阳出发,前进,加油!





  (六二二)好吗?


  别再百无聊赖,好吗?要知道,在这个年龄,在二十五六的年纪里,你实在没有资格更没有本钱无所事事。不管是部队还是社会,为生存而进行的竞争都很激烈,甚至很残酷,就你现在这点水准,已与新时代文盲相差无几了。再如此混下去,再如此成天睡大觉、看大书、侃大山,你就只能在十年二十年后被社会淘汰。不!是你自己将自己淘汰出局。

  别再自命清高,好吗?别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会写几篇文章并变成铅字的不只你自己,何况在这个世界上靠文字吃饭的大多活得并不幸福,更何况你只能算是写作爱好者,连入门都说不上。所以,你大可不必居功自傲,你实在是无功可傲。你应该明白,你不过是运气比较好,那些所谓的成果也微不足道,你不能自欺欺人。记住,你不比别人差,但也不比别人强。你只是你,一个尚需努力的可怜虫。

  别再目中无人,好吗?只要是上级,他都值得你去尊重,你大可不必与他唱对台戏。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到时吃亏的肯定是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在委屈自己,也不是非要你学得世故圆滑,因为环境就是如此,你完全没必要在别人的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

  别再自寻烦恼,好吗?爱情再重要,也没有活下去重要。连活下去的资本都没有,谈何爱情?所以,把爱情埋在心底里,把力气用在工作上,这也许是你现阶段最明智的选择。(1999年10月19日写于漠河县西林吉镇)



  (六二三)有模有样


  “模样”实在是个很棒的词。当然,如果没有修饰语,你很难弄清它是褒义还是贬义,很多时候你甚至搞不明白它所叙述的对象是不是真的有模有样。

  下面要讲的,就是一些与“模样”有关的故事。

  话说在一边境小城,零零散散、稀里哗啦地住着上千户人家。就在这小城的一隅,有一处在外人眼里神秘得有些苍白的部队营院。我当然应该明白无误地告诉你这是一支部队,一支号称“百人功臣团”的边防部队。当然,这座营院包容的并非这支部队的全部,它的大部分兵力分散部署在漫长的黑龙江边境线上。可就是在这座营院里,有模有样的实在大有人在。比如,从初入军营的列兵到肩扛拐杠的老志愿炮,从价值一毛一的小排杈到号称两毛三的团首长,在老百姓眼里,他们无疑都是模样挺拔的人。

  大院里几乎清一色的男同胞们心里明白,除了那些已成家立业并有机会回家搂老婆逗孩子的“老边防”们,更多人渴望或羡慕大院外面那些人的潇洒模样——小伙的风流倜傥,姑娘的裙角飞扬,无不是让人心动的美妙风景。

  都胡乱写了些什么?有模有样吗?无聊至极!(1999年10月20日写于漠河县西林吉镇)



  (六二四)把握机会


  应该是5个月前的事儿了。

  忽然有一天,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来电话,说是要在新兵营选一名写作基础好的战士,到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学习搞新闻报道。能为新闻报道工作不景气的团里培训骨干人才,团领导都很重视。选来选去,来自辽宁鞍山岫岩的曲世伟进入视野。

  获得如此难得的学习机会,小曲自然高兴万分,以为找到了一条走向成功的捷径。据了解,他当兵的直接动力是考军校,于是我就鼓励他好好学新闻,争取多上稿,尔后报考分数并不太高的军事新闻专业。

  小曲高高兴兴地去了哈尔滨,中途还来信来电,要求我们为他提供新闻线索,热情似乎挺高。但两个月之后,他却空手而归。用他自己的话说,除了学会文字输入外,并没有学到其它东西。

  对小曲的归来,我们宣传股的同事们很高兴,以为又多了一份力量。不料正值“五治”期间,“治编”是其中之一,王主任带着华股长和我一起向政委游说,想把小曲留在机关,结果却不了了之,曲世伟在教导队一待就是两个多月,他的灰心失望可想而知。

  最终,小曲还是去了他早就应该报到的边防五连。当他正准备老老实实在边防一线站岗巡逻时,政治处王主任又推荐他借调到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工作。对小曲来说,这无疑又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不料小曲却很苦恼,觉得领导太器重自己,总担心干不好,无颜面对领导的关心厚爱。

  小伙子,别泄气,把握住机会才是最重要的。(1999年10月21日写于漠河县西林吉镇)



  (六二五)闲侃王塑


  上初中时,一部电视剧很是吃香,名字叫《渴望》,讲的是一个叫刘慧芳的女人收养弃婴的故事。当时在我们老家,电视机还是个稀罕物件,家境贫寒的我自然没机会领略“侃家”王塑的创作风格。上高中时,同样出自王塑之手的《编辑部的故事》依然红火,还有什么《过把瘾》《爱你没商量》之类,一时间,中国的影视撰稿权似乎都被那个操着一口京腔的侃爷王塑给霸占了。

  但实话实说,各种不可抗拒的历史原因,对王塑的电视剧,我一直也没看全过;对他写的书,更是一本没读。在翻看手头这本厚厚的错字不断颇有盗版嫌疑的《王塑文集》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我前面列举的电视剧都出自王塑之手,比如《渴望》的脚本不叫《渴望》而叫《刘慧芳》。当我捧起这本书之前,我总以为王塑不过是吃饱喝足之后用与其说是幽默,不如说是用庸俗的语言逗无聊的国人开心罢了。在我的认知里,能吃能侃者多半腹中空空。

  看过王塑的《空中小姐》和《永失我爱》两个中篇小说之后,我对自己的肤浅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侃爷王塑,也多了几份理解和尊重。在他的作品里,尽管所谓的“废话”不断,但有一点却是值得称道的,那就是对真善美的肯定,和对美好人性的无穷向往……(1999年10月22日写于漠河县西林吉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