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运算 数字化最重要的是什么?数字
读《底层思维2》
1.财务报表是最准确有效的“专用数字化系统”。
财务数据就是整个公司经营状况的数字化呈现。
Excel是最简单易用的“通用数字化系统”
人类发明加减乘除,不是用来考试的,而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商业世界的加减乘除,更是以解决商业问题为使命。
2.什么是“商业世界的加减乘除”?
和生物世界的个人一样,企业也需要谋求个体的生存繁衍(竞争),以及群体的共生繁荣(合作)。有时候企业选择竞争,有时候企业选择合作,但目的都是永续经营。
为什么要理解竞争合作、同维异维?因为理解了这两件事情,你就能理解什么是“商业世界的加减乘除”了。
加法:同维合作
你看过4×100米接力赛吗?如果看过,你是否想过:同样是多人协作的比赛,4×100米接力赛和足球赛有什么差别?
其中最核心的是,4×100米接力赛虽然名字中带有乘法符号“×”,但本质上是“加法比赛”。4×100米接力赛的最终成绩,是4名选手各自成绩的简单加总(虽然有一定的协作)。每名选手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权重,为整体成绩做贡献。
这种个体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权重为整体做贡献的方法,就是加法。
你是怎么安排销售员工作的?安排10个销售员,让每个人都独立地发展客户,各自“打粮食”回家?如果是这样,你是在用“加法”管理公司。每个销售员都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权重,为公司的整体业绩做贡献。
“商业世界中,加法无处不在。”
乘法:异维合作
贝壳找房把房产中介顾问的工作分为10个角色:
▶ 房源方5个:房源录入人、房源维护人、房源实勘人、委托备件人、房源钥匙人
▶ 客源方5个:客源推荐人、客源成交人、客源合作人、客源首看人、交易或金融顾问
他们有各不相同的分工,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独立地完成全部销售工作,需要彼此协作才能完成一单。他们对这一单的贡献维度各不一样(10个维度),权重也不一样。
“这就是异维合作,这就是商业世界的乘法。”
所谓“小球”,基本都是单人比赛,至多是双人比赛,因此,对异维合作的要求很少,获胜主要靠加法。而所谓“大球”,每队至少是5人(篮球),甚至是11人(足球),在这样的比赛中,只能用乘法来组织战术。
我们真正的问题是太擅长用加法来管理团队,一味地把优秀的个人聚在一起,却没有学会如何用乘法来管理团队,如何在有效的分工之下达成精诚合作,实现共同利益。
商业世界里的优秀算法,大都是乘法。
我在多本书里反复提到的“销售万能公式”:销售=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假设4个销售员每人贡献100万元个人业绩,总业绩是400万元。如果第一个销售员的业绩翻倍了,多贡献了100万元,那么,总业绩也会翻倍吗?不会。总业绩只会“加上”这100万元,变成500万元。
假设4个销售员分别负责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一共产生业绩400万元。如果负责流量的销售员因为采用了创造性的方法使得流量翻倍了,那总业绩会怎么样?总业绩会“乘”2,翻倍,变成800万元。
在加法公式里,每个单元对整体的贡献都是“等额”的贡献。
“在乘法公式里,每个单元对整体的贡献都是“等比”的贡献。这就是加法和乘法的区别。”
减法:同维竞争
商业世界的减法,是同维竞争
锅里一共有10个馒头,分给10个人,每人1个。我贪心一点,吃了2个,那肯定有一个人没得吃。
100%-公司A的份额-公司B的份额-公司C的份额-…=空白市场
公司A、B、C……之间就是同维竞争。它们的市场策略,就是做减法。在公司内部,也是一样。所有分预算问题,本质上也都是同维竞争,或者说是减法问题。
因为每条产品线的竞争对手,是同维的其他产品线。这就是减法思维。
大家用同样的方式,分配同样的资源,这就是同维竞争。
“所有“分蛋糕”的问题,本质上都是同维竞争,也就是减法问题”
除法:异维竞争
商业世界的除法,是异维竞争
每条产品线都想抢预算?可以。但是,请不要和其他产品线抢,试着和你的“营收”抢。预算(支出)和营收(收入),是不同维度的数字。
不要让支出和支出竞争,要让支出和收入竞争。怎么竞争?
ROI就是“Return On Investment”(投资回报率),其中,“Return”是营收(收入),“Investment”是预算(支出),而“On”就是除法。
用除法公式表示就是:ROI=营收(收入)/预算(支出)所有产品线都可以来要预算,但是,这笔预算的年度ROI必须大于2,否则扣奖金。
各条产品线先算算自己的ROI是多少,然后再决定申请多少预算。
每条产品线的竞争对手不再是其他产品线,而是自己的营收能力。
“除法的核心,是把两个关键经营数字分别放在分子、分母上,要求一个必须战胜另一个。”
每个公司都有大量的数字,每个数字都有它独特的价值,而商业世界的加减乘除,是从这些数字中开采出“矿藏”的最基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