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9日,作为2020年的收官之月,我有幸参加了在河南师范大学进行的省骨干教师培训,为期十天的培训,为我的2020年增添了里程碑式的记忆。
一、精神引领促成长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为师之本。
赵莹老师,曹书文教授年已过百,给我们上起课来是那样敬业,忘我。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我想是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师德的力量。周枫林老师担任两个班的语文,师大附中的语文教研组组长,她听完三节课,上完两节课,顾不上休息直接赶来给我们上课,她对语文教师殷切的期望,对专业的敬畏,深深地打动了我。凝视周老师,温婉清瘦,拿话简的手不时微微抖动,这双饱经风霜的手为语文教育付出何其多啊!鼻子微酸,晶莹的泪光中,我看到了周老师的坚强,执着,洒脱。这些优秀的语文人对教育的执着勤勉,荡涤了我的灵魂,激励我不断成长。
二、语用探究悟教法
自从开始教统编教材,课堂上,我突然不知道该讲什么了,课后习题那么长的答案和过去的分析是有很大出入的,我的课上得很艰难。我发现,用原来的老思想老方法行不通了,即使自己再努力,学生成绩并不突出。我感到我的语文教学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我甚至怀疑自己到底还能不能教好语文。而经志芹专家的《基于语用的阅读教学》和周枫琳老师的《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实现“学、教、评”一体化》让我眼前豁然开朗。
经志芹老师在《基于语用的阅读教学策略》讲到,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叶圣陶先生曾说:“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言——象——意——言”的过程,如此走一个来回,才是完整的语文阅读教学,其教学关键是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方法:要点勾勒法、层次梳理法、批注阅读法、摘录赏析法、文本细读法。
既然“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那就必须让学生在语言的海洋里畅游,在语用的田地里漫步。 那么,语用训练怎样和读写结合?经老师采取的方法是:
第一,变式。即根据阅读文本提供的相关信息,包括题目、线索、构思、人称、选材等予以变换后进行写作练习,以让学生将阅读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达到训练能力的目的。变题练习,学会选材详略的策略;变材练习,学会选材典型的策略;变换人称,学会巧选角度的策略;变序练习,学会恰当组材的策略。第二,仿式。可以仿选材、仿构思、仿立意 、仿写法等。第三,补式 。“补式”练习就是给记叙文补充情节或补写留白处,给议论文补写例证等,通过随文补写练习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第四,评式。指就教材中的范文某一方面进行评价鉴赏,从文章内容到表达技巧均可评价。比如评作品语言,很多大家写作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鲁迅的犀利,老舍的京韵,曹文轩的细腻,余秋雨的典丽…… 第五,综式。“综式”练习就是通过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将读与写相结合的练习方式,它需要教师根据选文进行精心设计与组织。
以上五方面,让学生在阅读时有抓手,这样就能在使用语言中学习语言,从说话中学习说话,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习作中学习习作。
周枫琳老师说,当我们不知道做什么时,就回到原点,去研读教学目标;要清楚教材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语文知识一定要随文教学;所有的课后习题一定要训练。她条分缕析的把部编教材的学生用书、教师用书、课标解读到深入骨髓。以一套2020年中考试题的阅读理解,带我们细致地回顾了教材的考点,让从来没有重视课后习题的我自责懊悔的同时,更坚定了我立足教材,老老实实教教材的思想。
周老师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实现“学、教、评”一体化》告诉我们如何教教材:关注单元提示和教参;认真“梳理教材,建好自己教学的坐标系”;“活用教材,取好教学的关键点”;“拓展教材,画好教学的增长点。
加强语用训练,要习得六种方法,朗读、默读(快读)、精读、略读、比较阅读、浏览等;五种能力:概括能力、辨析能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阐释能力。
听完二位专家的讲座,对于统编教材带给我的困惑瞬间明朗了,我对统编教材的教学开始重拾信心。
陈恒舒博士也对学生的语用训练也非常重视,给老师们提出了几点希望:少一点精读精讲,多一点自主学习;少一点机械分析,多一点灵活创造;少一点反复操练,多一点读书时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加强语用训练中,我们定能领悟高效的教学方法。
三、立足科研树标高
努力做一名探索研究型教师,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做一名教师,不但要认真进行教学实践,还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钱伟长说:“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也就是说,只是埋头教学,不进行反思,我们的教学会越来越跟不上时代需要。科研并不高大上,比如研究课题、教学反思等都可以说是科研。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学会积累,持之以恒,就能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才能有所顿悟,才能从理论素养上不断提升自己,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拾取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行远自迩,笃行不怠,努力做一名研究型、科研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