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对马斯洛理论颇感兴趣,虽然很早就了解这个模型,但真正对我产生影响却是在2023年年底,因为写年终总结的缘故,我多次和我的老师讨论这个模型,进而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思考。当我越深入探索,就越钦佩发现这个理论的马斯洛。
马斯洛理论也叫作需求金字塔理论。简单说,就是人的需求像金字塔一样,分很多层,越往上,需求的级别越高,达成的时间也越靠后。这个金字塔从低到高分成六层,顺序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尊严——自我实现——超越性需求。这个金字塔的底层,是生理需求,也就是人为了活下去产生的需求。毕竟一个人饿极了的时候,别的需求都要往后站。比生理需求高级一点的,叫安全需求。为什么安全在生理需求之上呢?你想想看,这两个需求有冲突的时候,比如说我们知道外界有危险,但我确实饿得受不了了,那我可能冒着危险也要去搞点食物。所以,生理需求比安全需求更基础。这两个需求从本质上来讲,都属于匮乏性需求,意思是当这类需求不被满足的时候,我们一定会优先满足它。但只要它被满足了,我们就不再关注了。
马斯洛认为,在匮乏性需求上,人和动物没什么两样。但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我们还有更高级的需求。而这些更高级的,就叫发展性需求。
在需求金字塔里,比安全感更高一级的就是爱。这里的爱,不是单纯找个伴侣生孩子。真正的爱是一种信任和归属感,是发自内心感觉到“我和别人是有联系的,我们彼此关心”。这种需求可以推动人和人产生联结,走向社会化。
社会化的下一步就是个体化,当我们感受到被爱之后,进一步的需求是被尊重。尊重和爱有点不同:爱是无条件的接纳和支持,比如不管孩子有怎样的个性,表现如何,父母都会毫无保留地爱护他。但是当孩子长到一定时候,就不希望只是被父母当做“一个宝贝”去爱护,他希望父母认识到,“我是我”,我是独特的人!这就是青春期开始出现的自主性需求。青春期的孩子甚至会主动“推开”父母的爱:我知道我们之间有爱,但我需要你们看到并尊重我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再进一步发展,就会演变成生产性的需求。“我是一个独特的人”,所以我希望做一些有价值的事,这就是个体化的终极理想,叫自我实现。在马斯洛的体系里,自我实现就是发展性需求的顶峰。
但是到这里还没结束,在这个金字塔最上方,马斯洛还假设了一类需求,叫作“超越性需求”,比如人会追求天人合一的巅峰体验。
总结来说,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是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每一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尊严、自我实现和超越性需求。
需求层次告诉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不只是为了解决生理的匮乏。而是出于发展性的需要。人的成长,就是一次次地从稳定走向突破,从关爱中获得自我成长的能量,以及从个体走向人类整体。
如果我们对需求理论有足够的了解,我们也能更加理解他人,当我们能够看见每个个体所处的需求层级,我们也就能更照顾到他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