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皇后武则天命人为丈夫在咸阳的梁山上修建乾陵,第二年陵寝完工,高宗得以安葬。皇陵前树立起高7.5米的“述圣纪碑”,武则天亲自拟制了5600字的碑文,盛赞丈夫的丰功伟绩。
李治在位期间,征西突厥、伐百济、灭高句丽,大唐疆域东起朝鲜半岛,西抵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中部,版图面积为大唐朝之最。高宗勤于政事,体桖黎民,开创了“永徽之治”,深得百姓拥戴。但李治32岁之后经常头疼,便开始让武媚娘参与处理政务,最终力排众议,立武则天为后。
武则天为高宗树碑,其实更多的是在为个人造势,大秀其安邦定国之才。她先是把三子李显推上皇位,可这个儿子不长眼,想自己说了算,所以只坐了55天的皇上就被母亲拉下马。然后是四子李旦继位,他十分乖巧,深知自个儿不过是个傀儡皇帝,所以大事小情全由母后定夺。
690年,武则天终是抵挡不住对最高权力的觊觎,撸起袖子走向了前台,登上女皇宝座,改国号为“周”,并标榜自己有如明月当空,所以创造了一个专属的“曌”字。她当政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尤其是文化事业得到大发展。但武则天也有倍受诟病的一面,她重用酷吏,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生活糜烂,豢养了众多男宠。特别是,武则天冷酷无情地打击李家一族。
公元701年,李显的女儿永泰公主、儿子李重润和女婿武延基在家中妄议武则天的男妓,结果招致武曌的震怒,三人被活活杖毙。李显眼见亲生骨肉罹难也不敢吱声,不知其心理阴影有多大。705年,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82岁的女皇知道大势已去,十分痛快地将权力交给李显,不久便寿终正寝。她临终前,留下遗嘱,要与丈夫李治合葬。
乾陵便成为我国唯一一座埋葬两位帝王的皇陵,而围绕它还有许多疑问。无字碑即是最大的谜团,它与李治的述圣纪碑东西相对,且高度一致,但上面起初空无一文。有人推测,可能是武则天认为自己功高盖世,无法用文字表述,也有人猜想,武则天要将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说。我更倾向于第三种说法,即源于唐中宗李显的矛盾心理,碑文一般是逝者入土为安之后才书写,李显对于母亲肯定既爱又恨,索性不置可否。
而乾陵没有被盗也是一大疑团。历史上盗墓贼曾17次光顾这里,只是他们都没能得手。唐末造反的黄巢,带领40万大军挖掘乾陵,可一无所获。民国时期,孙连仲率领一个师的兵力在此狂轰乱炸,结果也是无功而返。可无心插柳柳成荫,1958年,当地几个村民炸石铺路,意外地发现了乾陵地宫入口。这件事惊动了中央,周恩来批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
乾陵里众多的宝贝就此仍封存于山中,人们只能揣测它内部海量国宝的价值,大概会对不能一睹它的真容略感遗憾。或许缺憾更美,正如无字碑能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思一样。一代女皇虽远遁千年,可她的音容笑貌似乎永远地驻留在了梁山之上,其功盖世,其绩炳册,就连她的不齿之行也成了导游口中的卖点,引得众人倾耳细听,好像那些不堪的场景历历在目。乾陵,便在厚重中变得更加深邃,在世俗间变得愈加雅致。
202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