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教的勇气-跟阿德勒学育儿》岸见一郎
寻找管教的边界,赋予孩子直面人生的勇气
第一章 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
批评并不是改变孩子行为的好方法。
孩子之所以怎么批评都无所谓改变时因为他们希望通过被批评来获得父母的关注。
父母可以耐心解释,不必批评。
孩子会故意做一些被批评的事情。寻求批评其实往往时为了寻求关注。
学习是孩子要自己负责的课题。
孩子并不是为了父母而学习。
父母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也会破坏彼此间的关系。
如果父母不停的叨叨叨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下降。
学习很好但是只知道学习的孩子只考虑自己的孩子也不可取。
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能愉快的接受父母的建议。
孩子需要的是生活的勇气。
孩子迟早会离开父母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
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随时能够调整目标方向。
一定要尊重孩子,每天平安无事的活着就很可贵。
对于孩子的良好行为,父母可以说:谢谢你这么安静。
努力做到即使得不到表扬也好好做。
孩子的成功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孩子也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学习,所以不用时时盯着孩子。
如果没有收到孩子的求助,父母绝对不要擅自采取行动。
即使父母也未必真正了解孩子。
没有“坏父母”,只有“笨父母”,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
父母必须交给孩子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诉求。
体罚往往伴随着愤怒,它根本毫无意义,不过是为了报复,让孩子学会用语言来解决问题。
只在孩子用语言好好表达诉求的时候答应他们。
父母不要将自己的愤怒正当化。
第二章 会学习的孩子和不会学习的孩子
学习必须是孩子自己来解决的课题,学习绝不仅仅是为了自己,
学习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对社会有贡献。
并不是考好了就会有好的未来,不要骗孩子。
学习时遇到困难容易放弃的孩子和继续坚持的孩子。
如果孩子真的懂得了学习知识的喜悦和获得新知的快乐,即使无人强制也会学习。
开口只谈学习的父母也很烦人吧。
孩子最基本的需求就是在家庭和学校里的存在感。
如果父母觉得学习很艰苦,那么孩子也会觉得学习是个苦差事。
学习本来是一个快乐的事情,绝不可以养成只有父母监督才会学习的习惯。
孩子们会懂得,不应该辜负信任自己的人。
任何一个父母都应该明白被批评的时候孩子都不喜欢批评自己的父母。
表扬是一种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自上而下的评价。
孩子很清楚自己行为的意义。
孩子会在心中问自己对他人有用么?
只有通过合作体会到自己对他人有用的孩子,才能够喜欢自己,才能够梳理自己可以独立解决各种问题的自信。
在学习之外构筑良好的亲子关系,构筑能够坦诚相见的亲子关系。
构筑良好的亲子关系最重要的是不要急于求成。
父母感到焦虑的时候,可以回避孩子。
父母要对孩子坦率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父母也要享受自己的人生,保持距离并不是放弃。
学习好的孩子应该要去帮助其他孩子学习。
自我价值认同感有利于培养自己直面自己课题的勇气。
自己并非世界的中心,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认同感。
第三章 赋予孩子勇敢面对人生的勇气
孩子往往为了不去面对课题而寻找一个可以被批评的借口。
帮助孩子独立生活。
有时候孩子并不是事事都能够独立解决。
接受孩子的真是面并是什么都不做。
父母不是敌人而是同伴。
学习应该认真,但是不必过于沉重。
不要后悔,勇敢前行。
发现“天职”,打消学习辛苦的概念。
关注长处和好的方面就会消除黑暗。
让孩子学会愉快的接纳自我。
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不要害怕失败,要勇于挑战。
不要命令,要礼貌地跟孩子说话!
从孩子身上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越被说“其实能做到”,越不好好学习。
自卑感能够促进成长。
没有经过真正的努力而获得的成功会稍纵即逝。
并非只要取得好的结果就可以,要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分清父母能决定的和不能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