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12-39


DDJ-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注解】

但凡明白了“道”的第一性原理,天得道则清明,地得道则安宁,神得道则灵验,山谷得道则充盈,万物得道则可以生生不息,君王得道则能够成为天下均俯首称臣的首领。

以此推而言之,天如果不清明,就会崩裂;地如果不安宁,就会崩塌;神如果不显灵,就无人膜拜以致消亡;山谷如果不充盈,就会枯竭;万物如果不保持生长,就会灭绝;侯王如果不能成为首领,自然会被替代。

所以,高贵以低贱作为根本,高以下作为基础。侯王自称“孤、寡人、不穀”,这难道不是以低贱作为根本?是的!所以,至高的荣誉是不需要赞誉的,得“道”的人不愿做光彩照人的美玉,更愿意成为朴实无华的石头。

道理简单,反反复复讲道理,老子索性作了一首诗,让人朗朗上口背诵吟唱。翻来覆去不过讲了一件事:不明白道的自然规律,天地也不会安宁清明,更何况人。但纵使得道,也无需炫耀,更应该珞珞如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