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破——”,哪吒的这句台词,不仅让《哪吒2》突破百亿票房大关,同时还突破了纪录,成为全球动画电影票房TOP3唯一一部非好莱坞影片。
哪吒,自诞生便被贴上了“魔童”的标签,周围人对他的误解与恶意如一张密不透风的“局”,将他层层围困:
众人的恐惧与偏见化作情绪的利刃,随时都能将他刺伤;而哪吒自身对“魔童”身份的认知,更像是坚固的枷锁,禁锢着他的灵魂。
但这些,都在哪吒大喊出的“给我破——”中,成功破局。
这一过程不禁引人深思: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被类似困境缠绕;
若想破局,或许正如哪吒,首先要学会将自己置身局外,不再入他人情绪营造的混乱之局,懂得如何在纷扰中抽身;
不再入自我认知构建的狭隘之局,认清自己从思维局限中觉醒。
人,只有站在局外,才能洞察其中的奥妙,才能开辟出一条崭新的人生通途。
不入局,也正是最好的破局。
01
不入他人的局
看过一个动画短片,小女孩因追不到气球急得哇哇大哭,善良的小明上前安慰,没想到被小女孩身上的黑色负能量侵蚀。
随后,小明一路前行,为了疏导刚刚失恋的男子,他再次把对方的负能量转移到了自己身上。
这时的小明已经步履维艰,但他还是成功劝导了一个想轻生的女孩,结果女孩身上的负能量又将他团团围住,最终他不堪重负,默默离去。
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别人不愉快时,似乎很难对他们的情绪坐视不理,感觉自己有责任让对方舒缓;
结果因为过度共情,导致自己陷入痛苦的内耗中无法自拔。
心理学家卡普曼,曾提出过“情绪拯救者”的概念。
大致说的是,生活中,总有人认为别人的情绪,都应该由自己负责,如果不站出来帮助对方,内心就会充满愧疚感。
可是,每个人的内心容量有限,过多承载了他人的烦恼、纠结、郁闷,那么留给自己快乐、宁静、积极的空间,只会越来越少。
所以,学会与对方保持界限感,摆脱“情绪拯救者”角色,才能让我们重获生活的掌控权,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
陶勇医生在《目光》一书中讲过自己的故事。
他坦言,自己刚工作时,非常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干扰,给自己造成了很大困扰。
有一次,几个同事凑在一处闲聊。
护士长说起生活里的不如意,啜泣着抱怨不停;
实习生小刘,谈起被父母逼婚,情绪很是激动;
还有个科室主任,唉声叹气,深表对前景的担忧……
陶勇越听越难过,不由悲从中来,也想起自己的伤心事。结果那天,他心情一直低落,工作也始终不在状态。
后来,他想了个办法。
每当身边有人释放负面情绪时,他就第一时间离开,到外面走廊上让自己静一静。
屏蔽掉外界干扰,他很快平复了内心,然后平静地投入工作。
白岩松说:“我们之所以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一个人最清醒的认知,是明白别人的情绪,与自己毫无关系。
任何时候,都不要为别人的情绪买单。
在别人的情绪世界里,我们只是一个“旁观者”,如果我们去对别人的情绪负责,我们也就越界了。
无论对方和我们的关系有多么亲密,彼此始终是独立的个体。
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找到自己和对方之间合理的边界,可以倾听,也可以适当地安慰。
至于最后的结果,那是他的选择,也是他的自由。
而我们依然可以保持情绪的定力,不会入了他人的困局,被他人的情绪消耗,还给自己生活的“自由”。
02
不入自己的局
一位作家曾说:“人和人命运的主要不同,在于思考力的差距。”
思路要是不对,再多的热情和努力都是徒劳的。
在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有一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
陈江河还没有开启创业之路时,洛玉珠就已凭借自己的勤奋和独到的眼光,成为首屈一指的“袜子大王”。
看着洛玉珠火热的生意,大家伙心动了,纷纷央求陈江河也带他们找到袜子厂,想要与洛玉珠分一杯羹。
陈江河却给大家提供了另一条赚钱的门路——卖猪皮手套。
天气渐冷,手套不正是必需品吗?
大家伙这才顿悟。
后来陈江河说:“不是没有机会,是看你们眼里有没有机会;不是没有钱,是看你们眼睛里有没有挣钱的办法!”
正如《跃迁》中的那段话:
“高手并不是能力比我们强、智商比我们高、定力比我们好。只是因为他们思考比我们深、见识比我们广,他们看到了更大的系统。”
这个系统,也是局。
19世纪,加州掀起了一场淘金热潮,成千上万的淘金者,花费毕生积蓄前往此地,想要淘到金子发家致富。
可是,金子数量有限,加上加州气候干燥,水源极缺,“走”不甘心,“不走”金子没淘到,还把命葬身于此。
于是,很多人都陷在思维局限中,不断内耗却解决不了问题。
而这两个人却打破了认知局限,摆脱了困境。
一个叫亚默尔的人。
他看到加州的干燥气候,而淘金是个体力活,需要大量补充水分。
于是,亚默尔退出淘金“热潮”,将手中淘金工具变成挖水渠工具,将挖出来的水集装起来,卖给淘金人。
过程经过冷嘲热讽,他泰然处之。
靠着卖水积累的一笔财富,他雇人挖水渠,把河水引进了水渠,加工过滤细沙,变成了清凉可口的饮用水。
数年后,他卖水成了屈指可数的富翁。
另一个人,叫李维·施特劳斯。
他以卖帆布为生,生意惨淡。
当他看到,淘金工人挖石淘金,衣服非常容易被磨破。
他便用帆布,试做了一批厚实耐穿的裤子,卖给淘金工人,没想到深受欢迎。
于是他将它起名为“牛仔裤”并扩大生产,开了一家专门生产帆布工装裤的公司,奠定了财富之路。
一个人的认知层次,决定了他的人生命运。
如果我们步入了自己的思维困局,只能像囚徒一样,困守在思维困境中,结局可能自生自灭;
而打破了思维困局,才有机会寻找改变,摆脱思维的限制,然后一步一步抵达巅峰,领略一览众山小的风景。
就像亚默尔和李维·施特劳斯,他们没有像其他淘金者一样,因为淘不到金子陷入“囚徒思维”中。
而是敢于跳出思维束缚,突破认知圈层,见招拆招,最终赢得人生。
不入自己的局,意味着在面对新的问题或挑战时,我们不再被过去的经验、教育所束缚,不再习惯性地沿用旧有的思维模式去解决。
而是升维思考,去审视那些潜藏在我们心底的思维模式,洞见自己的局限。
然后通过自我觉察和反思,逐渐解开那些束缚,让自己从固有的认知局限中解脱出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刷新认知,不被时代所淘汰。
03
将自己置身“局外”
“不入局”不是被动逃避,而是主动选择。
选择不被无关紧要的纷争所困扰,选择不被他人的情绪和行为影响自己的方向。
选择不被因循守旧的经验所束缚,选择不被既定的框架和习惯的做法阻碍自己的突破。
想要“不入局”,以下三个方法可以参考:
1. 拥有屏蔽力
你有没有发现,每当我们准备干正事的时候,总会莫名其妙被一些事情分散注意力?
比如,本来是要检索某个相关的信息,但一拿起手机就被弹窗吸引,等到回过神早忘了自己要检索的内容;
收好书本资料,本来打算静坐下来专心工作学习,但孩子一声啼哭,就完全打乱了自己的状态;
屡屡被干扰的背后,其实是“屏蔽力”的缺失。
美国作家马德琳·恩格尔说过:“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选择的能力。”
外界嘈杂不堪,我们仍然可以选择一键屏蔽,守得内心一片净土。
寻一个安静之地,关闭手机,这是从外部直接隔绝干扰,而更重要的,是内心开启屏蔽模式,全神贯注的与自我相处。
屏蔽外界一切烦扰,换来的是内心的平和,是精神宇宙的充足与丰盈。
世事纷杂不入局,内心平和最逍遥。
2. 保持独立思考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各式各样的观点围绕包裹。
想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妨在每件事情发生之后多停顿一下。
排除外界的干扰项,首先聆听自己的声音。
面对新闻热点,主动思索事件背后的本质原因;
面对周围的八卦,耐心挖掘深度的矛盾冲突;
面对亲人之间的摩擦,冷静剖除情绪找到核心痛点。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测,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世界,此时才能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
正如王尔德说:“我只相信我自己的判断,我不管别人怎么说。”
保持独立思考,带来的不仅是对世界的独立认知,更是对自我人生的负责。
可以开眼看世界的人,才能清醒认知自我所需,人生的每一步都不偏离自己的航道。
3. 尊重内心感受
我们听了太多高情商教程,指导我们如何说话、如何做事,可以最大程度让对方舒适,从而为自己迎来好人缘、高评价。
但一直以来,最被忽视的反而是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生命里的诸多时刻,不妨多顺从自己的内心所愿。
不喜欢的事情,勇敢地说拒绝;
感兴趣的机会,主动地去尝试;
内心激荡的情感,积极地去表达。
尊重内心的每一分体验,聆听内在灵魂的声音,才能获得真正的舒心畅快。
尊重自我感受的人,能最真切体会发自内心的喜乐与忧愁;
而被牵引入局的人,有时候是想争一个面子,有时候是不愿让别人的期待落空。
被外界驱使之下,往往忘了失去了自我的方向。
入局的人,再难有自如于外的潇洒和畅快。
那些真正尊重内心感受的人或许未必事事如意,却总能察觉和安抚内心的伤口,真切体会自我的生命本身。
“人生一局棋,关于输赢,我们无能为力。迷茫时,多半在局内,了悟时,人已在局外。”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困住我们,只有我们能困住自己。
学会将自己置身局外,便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讨好不内耗,不跳进生活的陷阱;
认清自己反思自己,激活自己的潜能;
最后活好自己蜕变自己,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资源和底气,破局而出。
人生,需要自己破局
查理·芒格曾说:“无论何时,如果你觉得有东西在摧毁你的生活,那这个东西就是你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和迷茫,并不是因为外界的环境有多么恶劣,而是因为我们自己陷入了某种无法自拔的“局”中。
当我们懂得静心守神,不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不再受困于自己的思维局限时,便会看见更多的风景,会发现,人生的无限可能。
在彩虹之门疗愈空间,我们可以让自己回到“静”的状态,发挥出专注的能量和力量,这也是最好的人生破局之道;首先在色彩心理疗愈师的引导下运用色彩识人技术看到自己,看到真实的情绪状态,看到情绪背后的内心冲突和根源;
然后运用色彩瑜伽、舞蹈、茶花香道、绘画等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不评判地感受自己、觉察自己,让情绪自然流动,接纳一切的发生,如此,我们的快乐和成就感便不会再依赖于外界,内心也会逐渐回到平静的状态。我们也不会再各种胡思乱想,不再四处扫射,而是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到自己身上,深耕自己。
王阳明说:“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人真正的强大,不在于拥有多少的外在的条件和物质,而是自己能够做到本自具足。当我们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向内求索,而不是向外索取,便能让自己进入到一种人生成长的快速通道,觉醒后的自己,前途也将不可限量。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