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教学准备:
白纸、玻璃杯装开水,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书的历史,文字记录材料从泥板,发展到现在的(纸),观察你们的科学书,纸现在有什么特点?可不可以改变它的性能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神奇的纸”(师板书)
2、纸的用途。生活中纸的用途有哪些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3、实验探究。发放白纸、折一折:每人一张白纸,同桌两人为一组,其中1人将手中的白纸折一折,教师演示折法。折好后,学生分别观察白纸和折纸的侧面,将侧面的形状画下来,完成学生活动手册P16第一部分。
折后的白纸叫“瓦楞纸”
性能发生了什么改变呢?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通过“按一按”“放一放”“摸一摸”的方法探究,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P16第二部分。
4、课堂总结。我们通过折一折,白纸的性能发生改变,弹性和支撑能力变强,隔热能力也变大了,学生通过希沃学件巩固认知。
5、拓展。除了折一折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改变白纸的性能呢?(出示课件)把食用油涂抹在白纸上,纸的性能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呢?
教学反思:
材料准备不足,“摸一摸”这个环节是需要用玻璃杯盛装开水,让学生分别隔着普通白纸和瓦楞纸触摸被子,感受两种纸的隔热功能,我担心在操作过程中烫伤孩子,所以没有每组准备一杯,而是用自己的玻璃杯装了一杯开水,因为时间的关系让部分学生摸了摸,另一部分的学生只能通过其他学生的汇报了解。
改进措施:
上次听了陈老师的课堂管理,我想下学期也把孩子带到实验室去上课,把每节课需要的材料提前备在实验室里,这样不会错拿或者漏拿实验材料,同时因为在教室上课,座位也会每周更换,第一节课的分组已经完全打乱,培养出组员之间的分工和合作习惯,让学生在实验室里上效果可能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