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控制突然出现在脑海中的想法,但我们可以控制注意力的聚焦点,控制想法出现后,下一步怎么做。
大脑从身体那里感知到事情不顺利,并提供很多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在你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大脑中就已经充斥着消极的、自我批评的想法。如果我们沉浸在这些想法里,任由其将我们吞噬,我们的情绪将会越来越差。
能帮助我们与想法保持距离,而且是我们恰好需要的距离的工具叫“元认知”,就是对你的想法,你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
我们不仅具备思考的能力,也有能力去思考我们正在思考的东西。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从自己的想法中后退一步,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对行为、认知和思考进行观察、感知和评价的过程。如果我们采用元认知的方法,就能减轻消极想法对感受和行为的冲击,自主选择如何去应对,而不是被它们控制和驱使。
元认知其实就是注意到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想法,并观察它们给你带来的感受的过程。
任何想法对我们的影响都取决于我们的接受程度——我们有多相信它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当我们用这种方式去观察自己的想法产生的过程时,我们就能看清楚这些想法是什么,不是什么。想法不是事实,而是把个人的观点、判断、体验、记忆、原则、解读以及对于未来的预测糅合在一起的产物。它是由大脑产生的,是我们解读这个世界的方式。但大脑的工作是为你尽可能多地节省时间和精力,这就意味着它总是要走捷径,进行猜测和预测。
我们无法记录下大脑里产生的每一个想法,但我们可以选择应对这些想法的方式。
注意力对想法有强大的影响力。你可以把注意力想象成聚光灯,我们的大脑只能处理一小部分信息,而注意力决定了哪些信息会被聚焦。当焦点越窄、越小时,人的注意力就越容易保持,一旦扩大注意力的聚光灯,你会发现很难维持注意力的稳定。如果发现危险、威胁的迹象,你的大脑偶尔也会控制一下注意力。你也可以有意识地改变聚光灯的方向,专门去关注个人体验的某些特定方面。
这不是要你阻止想法的出现,也不是对它们置之不理,而是要有意识地聚焦于某些想法,关注某些想法,并把它们放大,仔细看清楚。
“你对未来有着怎样的期待?”如果你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引起痛苦的问题上,就无暇关注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了。
思维反刍(rumination)就像滚筒洗衣机,来回翻滚着大脑里的想法。抑郁的大脑更容易专注于让你感觉更糟的思维偏差。如果这些思维偏差与思维反刍相结合,那你就会产生更强烈、更持久的痛苦。
你越不断地重复做某件事,神经通路就越稳固。也就是说,你越是翻来覆去地想痛苦的事情、痛苦的回忆,你就越容易想起这些。你会发现自己掉入了一个陷阱——你一次又一次地触发痛苦悲伤的情绪,不断螺旋下降,直到坠入黑洞底部。
当我们找不到出路时,最简单的重新定位的方法就是问自己:“状态最好的时候,我会怎么做?”起来冲个澡,听点让心情放松的音乐,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沉浸其中。
朋友和心理治疗师会认真倾听我们的每一个想法,就像在我们面前举起一面镜子,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投射在上面的想法,同时又反馈给我们他们注意到的东西。这能帮助我们建立自我意识,并提供提示或线索,让我们停止思维反刍,转而关注对我们的幸福更有帮助的新事物。
想法不是事实,想法只是大脑给出的意见,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一个想法对我们能有多大影响,取决于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相信它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