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1

读书笔记:

1.每个读书人都有机会净化自己、提升自己出发,进而寻找教育重新从趋利化、市井化等现实桎梏中挣脱的契机。要在如何将阅读一步步地做实、做稳、做久,进而成为一项为孩子一生奠基的工程方面下功夫。因为阅读,绝不仅仅是孩子在学校三五年内所必修的功课或技能,而是作为一种人生素养和精神境界,注定跟随他一辈子,也注定将成为他“文化基因”中区别于他人的最显著标志的浩大工程。

2.对于阅读的内容可以适当驳杂一些、宽泛一些。对学生而言,他们的逻辑思维和人生阅历还略欠于成年人,只有通过更多的知识储备和累积,才可能融会贯通和为我所用。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悉心指导。毕竟,现如今的图书是良莠不齐的,即便是我们所说的经典,有些也是夹杂着不少糟粕的,所谓的国学经典,也是如此。这一点是学校在阅读推广中万万疏忽不得的。教师需要大量的非学科阅读,甚至是非教育阅读,这样他们的课堂才有可能更具“穿越”的魅力,同时,也更“接地气”。我们要做的是让师生明白,阅读不是一件可以立竿见影的事情,阅读是一种生命的滋养和浸润,她的回应或许在明天,或许在将来,试想一下,要是哪一天原本枯燥的课本知识将在我们的某次阅读中被“巧遇”,那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心灵震撼,那情景又将是怎样的美妙!

3.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甄别教育“箴言”。如何理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及如何看待“爱生如子”“爱校如家”之类的“教育箴言”?不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康德的《论教育学》、菲利普·W.杰克森的《什么是教育》、史蒂芬·柯维的《第3选择》,还真的就搞不清这一类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爱,什么是教育之爱,“爱生如子”“爱校如家”之类的言说究竟有什么不妥?

感悟:前一段时间的阅读干涩、杂乱,偶然读到凌宗伟的《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第一章前言的内容就吸引了我,忍不住摘录了笔记。关于阅读和教育作者有自己的认识,这种具有批判精神的认识,让读者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视角,为读者的思维局限打开了一扇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什么是生命必需品? 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可以勉强算是,但并不对,因为这只是生活必需品,那只是我们煮饭的必需品,是我们...
    木十二青阅读 88评论 0 1
  • 一份家庭教育问卷调查报告 2023年2月21日 星期二 在一所乡村小学支教,上了二年级的绘本导读课,孩子们聪明活...
    eggplant阅读 155评论 0 0
  • 教育专著阅读,掌握教学新理念。“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只有在不断地阅读中,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才有更深刻...
    9f0ea4660c86阅读 44评论 0 0
  • 今天学习了第五十二条建议《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我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和当时苏老师提出的建议竟然如此重叠在...
    暖暖_a004阅读 103评论 0 0
  • 今天是忙碌的一天,比起昨天的忙碌今天似乎好些了! 早晨五点半起床,起床后就坐在被子里开始阅读《教师...
    迷离的花影阅读 10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