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省培计划(2020)”乡镇寄宿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的培训,学习时间为一周。在这一周里,我跟着石彩娥教授初步解读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见识了王卫芳教授《寄宿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团体辅导》的魅力;学习了王冰蔚教授《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学习了周社刚教授《个体系列咨询的理论与技术》;听了靳琳教授《寄宿制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王青春教授《寄宿制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衡书鹏教授《摆脱沉迷_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机制与干预》、孙文梅教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同时也学习了刘小先教授《心理辅导中的会谈技术与辅导关系的建立》及安蕾博士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学习的过程中还穿插了很多优秀学员老师分享的工作实操,几天下来,我收获多多多,把学习心得分享如下:
作为一名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没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与培训,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往往手足无措,而这次学习犹如雪中送炭,黑夜中的灯塔,既填补了我心理学理论上的空白,也为将来我学习与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作为学校一名心理健康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心理学知识做支撑,还要有有敏锐的察觉力,善于捕捉学生身上出现的蛛丝马迹的异常变化,尤其是对校园欺凌、校园恋情、游戏成瘾、严重自卑等,这些初中生常见的问题,要有正确的识别、评估、归因。对于发现的问题,还有能进行及时的疏导与正确的干预,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老师必须掌握会谈的技巧方法与良好辅导关系的建立。同时,深入掌握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用积极心理品质引导学生的正面发展,对每一个案及团体的辅导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要详细落实,还要有多种应对的措施。
总之,要做一名合格心理健康教师,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辅导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