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十讲|《第三讲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读书笔记(2)无意识记

摘要:

儿童有足够多的尝试,在周围语句中有足够多的表达 他的语言表达就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接近正。但他永远不会每句话都说对 这大家能理解,我们成年人交流时也有很多病句,但不影响理解,没有人去纠正。

这个理念是,从混沌中涌现出秩序,是一种健康的学习。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不追求每句话都对。对计算机来说,这就是算法。算法通过大数据,目的是提高表达正确的概率,不是完全不犯错。这与传统计算机不一样,传统计算机除非输入出错,否则不会出错。大家看,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感悟:虽然这段话说的是语言,但也可以用于其他学科。原来我教数学的时候,我就总是觉得学生出好多错,不断在纠正错题。后来办公室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可以第二节课上新课的时候稍微复习一下前一课内容,不一定要第一节课全班掌握再上第二节课。有。因为犯错是学生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很难达到全班过关的程度。

摘要:

语病是就是表达的一部分,孩子语病多,往往是因为表达欲望和表达能力不匹配,这正好说明孩子的语言在飞速发展。所以,病句题真的没必要,它试图用精确的方式解决语言训练问题,但对孩子语言能力的提升没有帮助。

再举个例子,以前我们在罕台的时候,请了个英语老师。老师很认真,从儿歌开始教孩子英语。晚自习时,他一句一句教孩子唱英文歌。但后来,还跟校长说,教的太痛苦了,孩子们学的也痛苦 。为什么呢?因为孩子们发音不准确,他怎么教,孩子都发不准。他就说这批孩子基础太差。其实,问题不在孩子,而在教学方法。校长是干国祥老师,他说,别教孩子发音,发音不是这么学的。重要的是让孩子爱上英语,鼓励他们大声唱,错了也没关系。你会发现,孩子们刚开始唱英文歌时发音不准,但唱到30首左右时,发音就会有很大变化。这个变化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孩子在潜意识是你学习语言的结果,是无意学习。

感悟:这真是一个很棒的分享,有时候我们在教孩子们学习时候,真的不是孩子们学不会。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教学方法。就好像现在我教四年级的科学这两个班是学校出了名的,不是成绩好,而是问题学生多,那成绩可想也是不理想的。学生的学习也很多不在状态,如果单纯是去提高成绩的话呢,那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提升。后来我想一想,如果我小步子的走,把学习习惯抓好,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如果能够做到这两点,那慢慢的随着一个学期的变化下来的话,孩子们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效率比较高的学习方法,那么成绩自然会有提升。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孩子们树立了信心,不认为科学学不会,而是认为自己能够学会科学,能够把科学学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