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己酉,公元前三一二年)
春,秦師及楚戰于丹陽,〔索隱曰:此丹陽在漢中。劉昭曰:南郡枝江縣有丹陽聚,即秦破楚處。李輿地紀勝曰:丹陽在今歸州秭歸縣東八里屈沱楚王城是也。余按楚遺屈匄伐秦,秦發兵逆擊之,枝江之丹陽則距郢逼近,秭歸之丹陽則不當秦、楚之路。索隱因下文遂取漢中,即謂丹陽在漢中,皆非也。此丹陽謂丹水之陽。班志:丹水出上洛塚嶺山,東至析入鈞水,其水蓋在弘農丹水、析兩縣之間,武關之外也。秦、楚交戰當在此水之陽。楚師既敗,秦師乘勝取上庸路西入以收漢中,其勢易矣。索,山客翻。與埴同。屈,九勿翻。塚,知隴翻。易,弋豉翻。〕楚師大敗,斬甲士八萬,虜屈匄及列侯、執圭七十餘人,〔執圭,楚爵也,執圭而朝者也。〕遂取漢中郡。〔自沔陽、成固至新城、上庸,時皆漢中郡之地。釋名曰:郡,群也,人所群聚也。黃義仲十三州記曰:郡之言君也。改公侯之封而言君者,至尊也。今郡字,君在其左,邑在其右,君為元首,邑以載民,故取名于君,謂之郡。〕楚王悉發國內兵以復襲秦,〔復,扶又翻。〕戰于藍田,〔班志,藍田縣屬京兆,秦孝公置。史記正義曰:藍田縣在雍州東南八十里。從藍田關入藍田縣,時楚襲秦深入。〕楚師大敗。韓、魏聞楚之困,南襲楚,至鄧。〔鄧,春秋鄧國之地。班志,鄧縣屬南陽郡。杜預曰:潁川召陵縣西有鄧城。括地誌曰:故鄧城在豫州郾陵縣東三十五里,所謂在古召陵西十里者也。召,讀曰邵。〕楚人聞之,乃引兵歸,割兩城以請平于秦。
【白話】
春季,秦王國(首都咸陽【陝西省咸陽市】)大軍跟楚王國(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縣】)大軍,在丹陽(河南省淅川縣西,丹水北岸)決戰。楚兵團大敗,官兵陣亡八萬人,統帥屈丐,以及高級官員和皇家貴族,被俘七十餘人。秦兵團遂深入漢中郡(漢水中上游)。羋槐得到消息,渾身發抖,挫折更使他喪失理智,下令徵召所可能徵召的部隊,復跟秦兵團在藍田(湖北省鍾祥市)決戰,楚兵團再度大敗。韓王國、魏王國(首都大梁【河南省開封市】)聽到消息,趁虛向楚王國攻擊,抵達鄧城(湖北省襄樊市)。羋槐這才恐慌,只好向秦王國屈膝,召回殘餘部隊,割讓兩個城市給秦王國,締結和約。(楚王國政治腐爛,已到不可挽救的地步。政治腐爛一定引發軍事腐爛,軍事腐爛一定引起戰場失敗,楚王國自此一蹶不振,龐然大物,無力自救。)
燕人共立太子平,是為昭王。〔燕,因肩翻。〕昭王于破燕之後。【章:十二行本後下有即位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言燕國為齊所破,已承其後也。〕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臧文仲曰:列國有兇稱孤,禮也。杜預曰:列國諸侯無兇則稱寡人。郭姓出於周之虢公,世亦謂虢公為郭公。隗,五罪翻。少,始紹翻。〕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謂燕王噲破國之恥。噲,苦夬翻。〕孤之願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馬者,〔春秋以來,諸侯之國有涓人,秦、漢之間有中涓。師古曰:涓,潔也。言其在中主知潔清灑掃之事,蓋王之親舊左右也。應劭曰:涓人如謁者。涓,古玄翻。灑,所賣翻;掃,所報翻;又皆音如字。〕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死馬且買之,況生者乎!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期,讀曰朞。〕今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言燕王若加禮于郭隗,則四方之賢士聞之,將不以千里為遠而來。〕於是昭王為隗改築宮而師事之。於是士爭趣燕:〔為,于偽翻。趣,七喻翻。〕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劇,竭戟翻。劇,姓;辛,名。劇姓莫知其所自出。班志,北海郡有劇縣,蓋其先以縣為姓也。〕昭王以樂毅為亞卿,任以國政。〔為燕用樂毅破齊張本。〕
【白話】
燕王國(首都薊城【北京市】)貴族共同擁戴太子姬平繼承王位(四任),是為昭王。姬平在國破家亡之後,發憤圖強,慰問死者家屬,安撫殘存的孤兒寡婦,誠心誠意,跟人民同甘共苦,用高報酬招請賢能。對宰相郭隗說:「齊王國(首都臨淄【山東省淄博市東臨淄鎮】)趁我們內亂,強下毒手,此仇不共戴天。我知道燕王國是個小國,力量有限,無法報復。然而,我仍希望能得到天下奇才,跟他共同治理國家,以求洗去我們所受的羞辱,你如果發現這樣奇才,我心甘情願侍奉他。」郭隗說:「我聽說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君王,派他的貼身隨從(涓人)帶著千兩黃金,去買千里馬。千里馬早已死掉,貼身隨從就用五百兩黃金把死馬買回來。君王大發雷霆,貼身隨從說:『死的還出高價,何況活的?千里馬不久就會送上大門。』不過一年,就買到三匹。大王如果決心招請賢能之士,請把我當做死馬。比我賢能的人,都會為你效力。」於是,姬平特地給郭隗興建宮殿,把他當做師傅,畢恭畢敬侍奉。消息傳出,各國人才紛紛投奔燕王國,包括魏王國的樂毅、趙國(首府邯鄲【河北省邯鄲市】)的劇辛。姬平任命樂毅擔任副宰相(亞卿),主持政府。
韓宣惠王薨,子襄王倉立。
【白話】
韓王國(首都新鄭)國王(一任)宣惠王(名不詳)逝世,子韓倉繼位(二任),是為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