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不需要的物品,人生更快乐
断舍离并非只是单纯的“物品收纳理论”。它既是活出自我的智慧,也是一种实践。通过反复询问自己“到底不需要什么东西”,“到底需要什么东西”,就能够真正看清楚自己的需求。随之而来的,便是头脑中涌现出“活着真愉快”以及“活着真有趣”这样的想法。
断舍离就是以这样的状态为目标。作为最浅显的“提问”,我们常常从身边的“物品”开始着手思考,因而断舍离常常被误认为“等同于扔掉物品”。
扔掉物品怎么能算是一种生存观呢?可能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
当家里的东西堆积如山、乱糟糟的时候,请对自己提两个问题:“令我犹豫不决、无法扔掉的物品到底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如此犹豫?”
例如“因为是朋友送的东西,所以无法扔掉”。至于为什么,是因为“觉得对不住朋友的一番好意”,“要是被发现扔掉了,不知道该怎么解释”等,心中抱有对朋友的顾虑和恐惧感。
或者,我们漫不经心地保存或放着不管的东西,甚至我们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只是想着总有一天要物尽其用,所以一直没有扔。
可以说无法扔掉的东西都不是单纯的物品,因为它体现出了自己的内心。
断舍离以“物品”为对象,对自我反复提问:“为什么?”“自己原本想怎样处理?”针对各种对象进行思考,得到感悟。
这将成为迈向更加美好人生的第一步。
“轻松”的生活,是基于对人生问题的分析
不论是谁,临死的时候都希望“这辈子没有遗憾”。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洒脱放手,在临终的时候才会觉得“这辈子活得坦坦荡荡”。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我未曾想过要让家人为自己送终,也没有想过在自己家中进入长眠。临终的时候,“虽然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遗憾,但是这辈子活得很愉快”,只要有这样的想法,我就很知足了。
断舍离是追寻“有趣的人生”而必需的“生存工具”。放手不需要的物品,选择适合自己的物品。保持简单而愉悦的状态,人生每一天都会变得无比美好。
这种状态就是所谓的“好心情”,为了保持这份好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我总是反复询问自己该采取怎样的行动。但即便如此,人们随着年龄渐长,身边不需要的物品越来越多,进而迷失了真正适合自己的物品。年龄渐长,“身边物品不断增加的同时,扔掉物品的行动力也日渐降低”。
大多数人都希望愉快、自我地生活,但随着年龄增长,无力改变现状便匆匆迎来人生的终结。生后留下的不仅是悔恨,还有垃圾和堆积如山的物品,这样的人生实在是可悲。
意识到人生终有一死,就能明白现在自己该采取什么行动,然后付诸实践。在身心俱疲之前,不如来清理一次自己的人生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更容易被物品所支配
人们一旦买到手的东西就不想轻易放弃,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舍的情感会愈加强烈。许多人总是小气地认为,“要是扔了,可能就再也买不到了。”
最终,拥有一堆自己根本无法控制的东西,就如同被物品支配一般,在狭窄的空间里继续生活。狭窄空间内的这些物品,最初是窃窃私语,偶尔喋喋不休,最终开始尖叫和喧闹。
不需要的的物品占领了空间,在我们的心中产生噪音。如果期望安宁的生活,只是暂时将这些物品挪开是行不通的。需要从根本上舍弃这些物品。
如果不从根源上根绝噪音,我们的内心便永远得不到宁静。
轻装上阵,人生旅程才能舒适
若希望今后的人生能够心境平和地度过,那必须先去除多余的物品。如同带着沉重的行李去旅行,旅行肯定会变烦躁不堪。欣赏旅途中的美景还需要保留一些体力,所以最好是轻装上阵。
不过,舍弃还需要契机和勇气。我推荐在人生阶段的转换期开始着手。
退休以后,子女也独立了,于是开始设想今后自己的人生,这就是容易进行断舍离的好时机。严格审视并舍弃不需要的物品,内心才能真正感受到放松。
断舍离并非一股脑儿地扔掉物品。过上简朴的生活在于筛选出真正的必需品。
舍弃犹豫,心情舒畅地度过今后的人生,临终时才能没有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