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孩子突然会各种不愿意:哼哼唧唧、不说话、不表达,自己躲到一边生闷气;有时候,一不通心眼,暴跳如雷,还有打滚,摔东西......
你是怎么处理的?
每个妈妈的处理方式不一定一样,但结果只有两样:孩子开心的好了,孩子继续不开心。
情绪好了,一种是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很好沟通,孩子成长进步了;一种是孩子变本加厉,一次比一次难沟通。
能够现场立刻处理好孩子情绪的妈妈,一般有这些表现:
一方面顾及到了孩子的情绪,一方面觉察到了自己的情绪。在处理情绪的过程中,妈妈观察很敏锐,很有耐心,只要做到以上两点,孩子就有被重视、被看见的感觉,愿意和大人沟通,加上妈妈如果有足够的耐心和暖暖的爱,孩子的情绪会被妈妈的太阳伞立刻化掉!
以上做法,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会非常难,具体来分析一下里面的逻辑:
1,妈妈对孩子的觉察力
对孩子的觉察要及时和敏锐,“及时”是要及时照顾到孩子的情绪,时间拖延长了,对孩子身心不利。
“敏锐”,妈妈们一定要有的,对待孩子一定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并及时捕捉到孩子的情绪变化,要及时给予助力,达到“我十分需要你,而你恰好在”的这种感觉。
2,妈妈的自我觉察力
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最难的。妈妈一定不要让孩子的情绪带跑了,也跟着起情绪。这一点是绝大多数妈妈们容易犯的通病。
不是不爱孩子,是提前脑海里设置了一个完美的好孩子:好孩子不能随便苦恼,好孩子不能随便有情绪,好孩子应该是很乖的,还有的妈妈想:我把工作都辞了,全身心投入到孩子身上,到头来孩子竟然还这幅模样,自己灰心丧气。
正是这种美好的预期阻碍了我们的耐心和信心,甚至很让妈妈们怒吼、抓狂!
儿童有情绪很正常,并且说变就变,就像天气一样,阴晴圆缺,春夏秋冬,都是很自然的事。只要接纳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预期的期待,遇到问题耐心解决就可以。
3,妈妈的两颗心——耐心和爱心
这是当妈妈的必备神器。如果没有耐心,上来就急,和孩子没啥两样,还会给孩子添堵,就容易把孩子引导走向一条相反的路,关闭和外界的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
妈妈没有爱心,就像一口干枯的井,自己没有水,怎么供别人水呢?这样的妈妈又能拿多少爱给孩子呢?
如何保持恒定的耐心和饱满的爱心呢?
第一,妈妈学会爱自己
爱自己不是简单的吃点、喝点、享受一点,更是接纳自己,理解自己,让自己精神上一直进步成长。
第二,爸爸爱妈妈
这也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妈妈是家里的“定海神针”,爸爸博大宽容,妈妈爱满自溢,会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支持,妈妈的爱会流向家庭的方方面面,助力家庭、孩子、财富、事业,形成正向积极的循环。
还有上面提到的一种处理方式,孩子情绪倒是好了,但是大人采用了回避或者贿赂的方式,投其所好,这样下去,孩子就容易留下后遗症,越来越会谈条件,越来越不好管。还得发挥妈妈的伞的优势来解决问题。
以上妈妈敏锐的觉知觉察力,还有两颗心,就是妈妈立刻化解孩子情绪乌云的太阳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