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粗心的本质
粗心是结果,不是原因。尤其是中等生,孩子经常会存在这样的情况,计算错了,看错了,抄错了,求错了,理解错了。试卷考完让孩子分析,孩子会说:“我太粗心了”,如果到此为止的话,就错过了
让孩子认识到真实原因的机会,也就很难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提升了。
首先要认识粗心!
1、粗心是结果,不是原因。不是因为“粗心“做错,而是有其他原因导致"粗心"。
2、“粗心”的本质,是态度、是能力、是习惯,甚至是人格特点。
3、“粗心”经过系统训练,可大幅度改善。粗心产生原因分:不上心、不用心、不细心、不认真、不执行。具体又分为5种:1.方法习惯型2.态度忽视行型3.考场因素型4.学习能力型5.注意力型
解决方案:
一、做数学题的时候用手指着题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清楚,把审题的速度降下来,这样就能收获一个好的审题习惯,抓住关键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
二、理解题目意图。可以让孩子用铅笔来圈一圈,题目当中的关键词,有些孩子一开始看到这个题,就觉得这道题做过,后面就不认真读题了,殊不知问题不同,所谓一字差干里,养成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一开始就读题读不懂,一定要多读两遍,遇到难题找不到方法,一定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想想跟自己以前哪些题目是相似的解题思路。插一句:有些孩子总认为题目读的快一点省时间,明明题目都没读懂,就开始绞尽脑汁的乱做。
三、慢读题、快答题。很多孩子题目才读几个字,就觉得自己是做过的题目了,等做完了才发现全看错了,这种情况一定得让孩子读题的时候圈关键词,养成慢读题,快答题的习惯,题目至少读两遍才能下笔写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