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好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
在民丹岛几天,每日游泳感觉不错。昨日,去鸟巢游泳。发现一达人:九十四岁老太,游泳1000米,由陪同的女儿得知,每日游泳,而且中间不停,一气游几个来回。这样的老人,心肺功能得多强呀!
静坐及晨间活动如常进行。
【每日一语】首先,提醒自己:别说别人的孬。
认真对待一粥一饭,是对生活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越是忙碌的时候,越是心情不好的时候,越要好好吃饭。照顾好自己,从善待自己的胃开始;充满幸福感的生活,就藏在一餐一饭中。
【又问有答】今晨,一个好友问:这章(道德经第二章)我读不懂。既然不能区分美、丑,我们怎么教育孩子?又依据什么做人做事呢?
我借助AI,给他解释:
《道德经》第二章中提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句话揭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等概念的相对性和相互依存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区分美与丑,而是强调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并且是在对立统一中形成的。以下是对如何教育孩子以及如何做人做事的建议:
如何教育孩子:
1. 培养全面的认知能力:向孩子解释美与丑、善与恶等概念是相对的,帮助他们理解事物的多面性。例如,可以告诉孩子,美不仅仅是外貌,还包括内在的品德;而丑也不仅仅是指外貌的不完美。
2. 引导正确的价值观:虽然美与丑是相对的,但依然有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教育孩子要追求内在美,如善良、正直、勇敢等品质,而不仅仅是外在的容貌。
3. 注重实践教育:通过实际行动让孩子体会美与丑、善与恶的区别。例如,带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让他们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从而理解善良的价值。
4.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去判断事物的美丑善恶,而不是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判断力。
如何做人做事:
1. 保持谦逊和包容:理解美与丑、善与恶的相对性,可以让我们更加谦逊和包容。不因自己拥有某种“美”或“善”而自傲,也不因他人的“丑”或“不善”而排斥。
2. 遵循自然规律: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规律,不做违背自然的事情。在做人做事时,要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强求,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
3. 注重内在修养:追求内在的美和善,如修养品德、提升素质等,而不是过分关注外在的表象。
4. 以身作则:老子强调“行不言之教”,即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人。在做人做事时,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道德经》第二章并不是让我们放弃对美与丑、善与恶的区分,而是让我们以更加全面、客观、辩证的视角去看待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