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是杜甫对李白的印象。
李白是富二代出身,其先世数代定居西域,直到李白的父亲这一辈方才大举迁居,由胡入蜀。这大约是为了躲避仇家或官府的缘故,而当时李白已有五岁,西域的风俗文化成为他身上最早植下的文化基因。
定居巴蜀之后,李白的父亲过着深居简出的低调生活,李白却以极其高调的姿态成长起来了。
自幼锦衣玉食惯了,李白当真视金钱如粪土,完全有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的经济基础。李白有太多的忧心事,为天下兴亡忧心,为政治前途忧心,为修仙大业忧心,为朋友的困境忧心,唯独不曾为钱财忧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诗句,贫寒出身的诗人无论再天才也写不出。
必须感谢李白的父祖,若没有他们,李白的诗怕也写不出这样的豪气。于是腰缠十万贯,巴蜀任游学,李白就是这样度过了自己的青葱岁月。
巴蜀民风与中原大不同,有任侠仗义之风,重经济纵横之术。相形之下,按部就班地读书应举实在是一件太过无聊的事情,是李白绝对不愿去做的。
大丈夫志在四方,如愿有所成就,那就是成就姜太公、诸葛亮那样的事业,由布衣之士跃升为帝王之师,于谈笑之间安定天下。后来的事实一再证明,这种眼高手低的毛病实在害了李白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