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道路上有许多岔路口,每个路口都有虚拟的路标,指引我们在特定情况下应该做什么或者选择哪条路。
这些路标可以提供帮助,例如:
——“重视你的需求!”
——“放手试试看!”
——“不要人云亦云!”
——“正视你的感受!”
——“相信你自己的判断力!”
重视自己的需求,先学会如何让自己更舒服开心;放手过多的欲望,降低期望,花更多精力在更看重的需求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不被情绪左右,不活在他人的期望、评价当中;以更高维度的视角,感受自己的感受,学会接纳自己;相信自己,看重自己,哪怕决定失误,也有重头再来的勇气。
另一些则妨碍并限制我们发展的可能性,导致我们内心大象的形成,这些路标上可能写着:
——“你要理智点!”
——“你要尽力去做!”
——“不要那么自私,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不要那么敏感!”
——“不要那么让人扫兴!”
——“照我说的做!”
这些话不一定是明确地说出来的,它们常常隐藏在字里行间,影响着家庭中的氛围。
当一个孩子的感受经常得不到认真对待,在孩子内心就会形成一头大象。
MEA公式基于美国心理治疗师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提出的解释情感的ABC模型。根据这个模型,一个触发事件(A)会导致某种情感结果(C),而该结果源于该事件对当事人的意义(B)。
“A”表示情绪激动,用“M”表示蚊子,用“E”表示大象。
公式表明,引起情绪的不是蚊子,而是躲在后面的那头大象。犹如冰山一角,我们的大象一开始是隐藏的,我们只能模糊地感觉到它的威胁。
蚊子本身和情绪爆发的方式都不会立即告诉我们,某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因此我们必须刨根问底:这件事对当事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情绪的强烈反应往往源于更深层次的意义或未解决的情感。当我们观察到某人的反应时,单靠表面现象是无法理解其背后的原因的。
在压力大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有快速、“本能地”选择正确行动的能力。随之而来的不安感促也使我们采取对应措施,这些措施通常来自我们的学习经历和遗传基因。它们主要可分为逃跑或者攻击:逃跑、隐藏、装死或者抗争。然而,这些固有的模式也限制了我们的反应能力。
大象出现的时候,我们会立即陷入一种状态,它让我们再次体验到曾经的某种伤痛。
一个突发的难堪局面可能将我们置于一种短暂的“童年模式”,我们在身体和心理上感觉像一个孩子,其导致的后果是无法解释的无助、恐惧、愤怒、悲伤、受到伤害等情感。
那些对我们不利的认知框架形成了那些躲在后面的大象。
当我们学会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敏感和脆弱时,对方才会有机会更好地理解我们,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