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看过关于乾隆皇帝的影视剧吗?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等等。提到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我眼前就浮现出一副阿谀奉承,满脸奸笑的面孔-乾隆皇帝的得力助手和珅。
根据史料记载,据说乾隆在位时期,和珅贪污了八亿两白银。这估计是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史上最大的贪污案。算起来,国库里雪藏的奇珍异宝,跟和珅家的那些金银珠宝相比,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和珅家这种触目惊心的战绩,显然不是三五天能做到的。乾隆皇帝对此多半也是心知肚明的。国库都被蛀空了,可是他为什么不去收拾和珅呢?
01
巩固自己的帝位
历史上的乾隆皇帝是一个视权力胜过一切的帝王,朝廷内外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即便是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是各种限制。乾隆生怕放开的权限多了,天下就从自己手中溜走了。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这么不放心,还能放心别人吗?
然而,皇帝这个位置,看着是叱咤风云,八面威风,实际做决断时,皇帝也是处处受到制约。尤其是怕遇到明朝东林党的那样的言官,整天不是弹劾这个就是诋毁那个。
皇帝佬儿如果有小辫子被言官抓住了,这些人就能从鸡蛋里挑骨头。而且他们个个博古通今,说起来头头是道。就算贵为天子,也会忌惮这群人的长篇大论,他们总能360度无死角地找出漏洞阻拦你。
而和珅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用来堵住这群人的悠悠之口。他才华满溢,内政外交都是一把好手,为人处世圆滑老练。
而且,他就像乾隆肚子里的蛔虫一样。乾隆皱个眉毛,眼睛多眨了几次,和珅都能迅速地捕捉到圣意。
和珅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贪钱。让这种有软肋的大臣替自己办事,简直太让人放心了。
那些不方便去做的事,不方便说的话,和珅会安排得妥妥当当,明明白白。就算老百姓背地里骂人,这个黑锅都让和珅给背下来了。至于乾隆皇帝,顶多也就是失察的罪名罢了。
最核心的一点,这样的棋子听话好拿捏。一旦发现他动歪心思,随时可以拿他的污点敲打他。如果提醒之后还不听话,直接拖出去斩掉了。
皇帝打着替天行道的名义去收拾贪官,警示后人。如此下来,老百姓拍手称庆,奔走相告。这样既顺应了民意,皇帝自己的里子和面子也都赚到了。
相反,如果皇帝手底下的大臣,清一色的都是海瑞那样的硬骨头,这才让皇帝有苦难言。
但凡皇帝想办点私事,这些大臣能顺应旨意才怪呢!这帮人做事情一板一眼,一切都得按照规章制度走流程。整天大道理一套又一套的,跟个唐僧念经一样。问题是,你还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这些大臣说得条条在理,处处为你好。皇帝就是再不爽,也只能是心里骂娘,暗自叫苦。反正也是拿他们没辙,不服还不行,不然怎么让天下人心服口服呢?
如果是启用和珅,这事就好办多了。那不过是传递一个眼神而已,根本不用去大费口舌。孰好孰孬?呵呵,乾隆皇帝闭着眼睛也知道如何去做选择。
其实,这也是帝王驾驭群臣的法宝。大用贪官,巧借贪官之力,去帮自己管理好子民。
听话的贪官好好地履行提线木偶的功能,既往不咎;不听话的贪官直接拖出去砍了。同时昭告天下子民,以显示自己反贪反腐的决心。这样上下一心,老百姓更加拥护皇权了。
像和珅这样有把柄在手的听话大臣,乾隆又不傻,不用白不用。贪污这个毛病,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看来看去,和珅都是瑕不掩瑜嘛!
何况那些贪污的钱,只是暂时让他替自己保管而已。这天下都是自己的,想要拿回来,那也是早晚的事情。
02
和珅办事能力有目共睹
别看电视剧中的和珅,马屁拍得啵啵直响。不要以为他跟皇帝旁边的那些宦官一样,只会对着主子摇尾巴。
历史上的和珅混社会的水平一流,他可不是个花架子,能文能武。写诗编书对于他而言都是小儿科。最厉害的是,这个马屁精记忆力爆表。如果是活在今天,估计他早被节目组《最强大脑》给请去了。
在那个年代,和珅同志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试想一下,如果好几位使臣来访,别人枯坐在那里干瞪眼,只有和珅同志能丝滑地切换不同的语言,跟别人谈笑风生。
翻译做到这个程度,那得让多少人羡慕嫉妒恨呀。所以,乾隆时期边境冲突这个让人头大的问题,最终得到妥善解决。论功行赏,和珅这个大翻译可谓功不可没。
和珅这个外交部长做出来的成绩,很让大老板乾隆满意,对内他也是一把好手。
阿拉伯数字“7”对和珅情有独钟。和珅在27岁的时候,就已经混到了军机大臣的位置;37岁的时候又升了一个台阶,他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并同时兼任吏部、户部、兵部三部尚书;47岁的时候,乾隆已经88了,和珅基本上是名副其实“二皇帝”!
像乾隆这种对权力掌控极强的人,能放心地把权利让渡于手下,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和珅办事情可靠,深得老板的欢喜。如果他不是一个能干的手下,内忧外患麻烦不断地话,估计早就从这个位置上被撸下来了。
这么说来,和珅贪污受贿的小毛病,跟他在工作中做出来的那些成绩相比,这些在老板乾隆眼里,压根就不是什么大毛病。
本来君臣二人之间,几十年下来都配合得很默契。和珅为人对自己绝对是忠心耿耿。偶尔捞几个钱,乾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而且就算别的大臣不满意,今天杀了这个和珅,明天换一个人上来。要想在和珅现在的位置上呆得长久,不贪也是不现实的事情。水至清则无鱼,谁能保证下一个和珅两袖清风呢?
况且启用新人,君臣之间又得重新磨合。还是继续用和珅比较顺手,性价比也高,省心省力还包售后。
对于乾隆而言,只要自己的地位牢不可破,手握大权,其他的事都无关紧要,先放一边凉快去吧。
03
拍马屁,人性如此
《沧浪之水》这本书里,主角池大为就是典型的读书人形象。研究生毕业之后,池大为初入官场。他自带读书人的清高,不屑于活得像他的同事那样庸俗:跟老板出差的时候,晚上偷偷给老板洗臭袜子再去烘干。每天早晨看到老板了,马上舔着脸谄媚假笑。
池大为对这一套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但是现实很快给了他一记沉闷的耳光。学历不如他的同事,很快就被提拔为科长。在升职加薪的同时,连单位的第一批房门钥匙都拿到手了。
反观自己,跟领导磨破了嘴皮,还是只能跟岳母共居一室。一系列的打击之下,池大为痛改前非,脱掉孔乙己的长衫。开窍之后的池大为,也学会了在官场上拍马屁。很快他就从一下小小的办事员,连升几级!
和珅何许人也,他是马屁精的开山鼻祖。虽然说科学技术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古代好多招数到现在都不好使了。但是拍马屁这一招一直都是长盛不衰,老少皆宜。
当领导的都喜欢拍马屁的下属,乾隆说到底也是也是个凡人。他天天听到刘罗锅纪晓岚这样的人在耳朵旁边念紧箍咒,哪里有马屁精说的话好听?那些都是为老板量身定做的,听起来丝丝入耳,如沐春风。
而和珅这样的人尤其会察言观色,投其所好。只要不是个瞎子,基本都看清了一个事实:不管在官场还是在职场上,会溜须拍马的人,脚底下就像哪吒一样安装了风火轮,往往“嗖”的一声就窜天上去了。反而是那些老实巴交认真干实事的人,后知后觉,与环境格格不入,还冷不丁受到各种排挤。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和珅的这一招屡试不爽,他也从来都没失手过-马屁拍到马腿上,乾隆皇帝也是非常享受被“拍”的感觉!
04
和珅的小金库为乾隆提供了各种便利
熟悉历史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明朝时朱厚照打着擒拿反贼宁王的口号,喜欢下江南到处溜达。而我们的乾隆皇帝跟前者相比,那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他多次到全国各地微服私访,体恤民情,顺便来几次萍水相逢式的花前月下,偶尔也能擦出几段爱情的火花。
而皇帝带一帮人出去闲逛都是要花钱的。这些钱要是通过国库支取,就算替自己管钱的会计不吱声,别人也难免会走漏风声。若是被好事的大臣知晓了,多半会开启和尚念经模式。
而和珅有的是门路,他的小金库永远都为乾隆敞开大门。关键一点,哪怕只是给唱小曲的姑娘奖赏了一锭银子,这笔钱也不用从公司走账。充足的经费和物资也能让乾隆痛痛快快地游山玩水。还有,万一路上遇到点麻烦事,还没等皇帝开口,和珅老早都摆平了。
每次下江南,乾隆皇帝好山好水都游遍了,兴致勃勃。他一路上对别人出手大方,天天被各色人夸,脸上也倍有面子。这些娱乐活动深得乾隆的欢喜。
鉴于此,乾隆皇帝面对其他大臣对和珅的弹劾,他大手一挥,对于奏章中的这些事,从不去刨根问底。
05
写在最后
和珅虽然一直跟流芳千古这种褒义词不沾边,但是作为臣子,他一辈子都在替自己的大老板解决问题。
一方面为老板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马屁拍到恰到好处;另外一方面他本人也很精明能干,帮老板解决公司内外的各种麻烦事情。而且,他深谙人心,时不时为老板的私事鞍前马后,还不让别人看出任何破绽。就算露馅了,黑锅全部一人扛到底。
乾隆手底下有这么一个忠心耿耿的员工,老板动一动眼皮他都能立马会意到自己的需求。这种复合型人才,只要对公司没有二心,老板都是当宝贝一样留着,就怕被别的猎头挖墙脚。
所以,乾隆这个大BOSS根本不会去收拾和珅,除非他触碰了老板的底线。问题是,这种人精中的极品,老板的脾性自然是摸得一清二楚。
据说,乾隆皇帝临死之前,怎么也放心不下和珅,特地给他送上免死的令牌。
一朝天子一朝臣,你觉得和珅拿到这道护身符,小日子还能继续快活下去吗?
欢迎大家留言。
猜你喜欢:
01 扎心了,ICU病房里的生死抉择,是倾其所有,还是甘愿放弃呢?
03 盘点2024年我读过的那些书,系列三--醍醐灌顶篇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