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上被安排去培训,一起的有教务主任、主管业务的副校长,还有五个教研组长,只有我一个没有头衔的闲散历史老师。起初不知道培训内容,主要是填表时没有认真看表头,今天特意点进去看了一下是关于作业设计的。
小学的女儿偶尔还做一些特色作业,画画写写,可是费妈,要家长辅助做。中学的作业基本都是配套的资料根据课本所学布置。曾经有一两个学期我们自己设置了作业,有的老师还精挑细选了,有的直接下载完成,没有一点科学性而言,后来就不了了之了。但刚上班的那几年农村实践了一些根据学科特点的作业,整体效果良好,到了县城再没有实践过。
今天做报告的是教研室请的一名宝鸡文理的大学老师—陶琳。这个老师整体来说四十+了保养的好,看着确实年轻。整场报告持续了三个半小时,中途休息五分钟。我一开始不知道还安排了位置,起身用袋子装了一沓卷子。如果枯燥乏味我就改卷子应付,没想到我们被安排在了第二排。老师又讲了大学课堂现状,直接是在给我们说着了,就没有拿出来批改试卷。
老师讲的主题是作业设计,但更多的篇幅放在了教育改革的背景。以2024年新教材的使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说要从“人才”到“人”的变革。说到了新时代对人的要求不唯文凭等。教育知识观变革由分科到整合,跨学科学习,个性化评价等。有点细碎,很多听报告的都不太感兴趣,我听了一些有赞同有不赞同。晚上却收到了组长安排的下个礼拜教研活动要安排这次培训的集体学习,让我届时做个汇报,现在才知道为什么让我去了。屋内的组长和教务主任他们不也听了吗?他们应该比我更有发言权。组长安排我应该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给大家讲讲。我想着今天老师讲的这个学习支架的打建确实很管用。这个支架的概念是十多面前从大学慕课里学习的,而且系统的学习了。同时期有了同伴互助、翻转课堂等这些潮词。那个时候学校对于学习笔记要求极为严格,大学慕课就是期中一个我们学习的支架,收获很大。除了支架对于孩子睡眠质量的调研也是有道理的,我们都懂,就是睡眠时常与质量难以保证。老大时候就怕长不大,一天要求早睡后来发生了很多冲突。对于老二没有过多要求,真的是越来越佛系,因为无奈。
晚自习没有,但前面的晚记忆我却跟到底了,跟的是十二班。同时期完成了十四班的试卷批改。我都佩服我考了三个班,批改了三个班。这十几年除了读书没怎么进步,其他方面还算成长着。对比别人的简书内容,我的就纯属流水账,值得反思!
学习其实不要过于功利,因为热爱才是最重要的。终生学习,定收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