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合到拓展的角度思考自身教学

       认真翻阅了陈红霞老师的《大单元教学这样做》第二章从整合到拓展:单元整体设计中的路径探索,主要分三个章节,第一节 基于内容重组的整合型单元整体设计;第二节 基于脉络重续的拓展型单元整体设计;第三节 基于结构重建的结构性单元整体设计。认真阅读了章节中对内容整合的思考,尤其对四年级《四边形的认识》、《三角形的认识》、《乘法口诀》几个大单元内容的罗列与思考,因为自己经历过这些单元的教学以及对这些种子课的研究,我觉得在本书中的思考极具符合儿童立场,很多教学通过这样的整合与拓展,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与理解,让知识的内涵与外延都有比较深入的挖掘。

      一个单元,能否将根据知识的内容进行整合,我觉得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罗列,然后根据内容再去细细搜寻知识的前后联系,是否有前后知识的联结,另外哪些作为拓展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要仔细分析隐性目标中的难点或疑惑点,这样可以让知识更具完整性,而且很多内容在小学阶段是比较易懂的,比如我们四年级下册的《小数加减法》单元。

       小数的加减法:小数加减法(数位相同、数位不同、数位中少一位三种情况)、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注重列竖式时连加连减可以一个加号和一个减号,也可以两个数先算,后两个再算)、整数加减法运算推广到小数(加法和乘法的各种运算定律在小数中的推广与应用),这些内容通过仔细罗列,其实内容非常少,而且这些内容的学习都是基于整数范畴的学习,甚至我们不仅可以从整数拓展到小数,更加可以拓展到以后高年级学习的分数,他们的内容本质,意义方法都是异曲同工,如果按照教材内容我们要上三个课时,甚至还有几节练习课,但是如果知道了本单元内容的来龙去脉,我们完全可以将知识进行整合并拓展到分数,让知识变的更具结构化。

       这个单元的教学我能非常顺利的完成,受益于陈红霞老师的《大单元教学这样做》第二章从整合到拓展:单元整体设计中的路径探索这个章节学习的思考,所以我们作为教师,拿到教材我们不要急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教材是唯一的,而且不能改变的传统思想,我们要将教学内容先进行研读,罗列内容,并将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厘清,让知识呈现清晰的脉络,再进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相信,我们可以将“教教材”转化为“教数学”,也会感觉到数学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高不可攀,而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但是目前我上了一节整合课,但我还没有对学生进行后测,对学生的后测结果如果是理想的,那就更加能印证我们的实践,万一失败,那也不至于失望,毕竟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

      阅读书籍,我感觉书中对三角形的认识单元,他有比较多对三角形本质内容的挖掘与拓展,对我们四年级教学也非常有利,对知识的本质也有更多的思考,我也打算将这些题目让学生去做一个深入的思考,让知识更加的稳固。

      学习可以帮助我们解惑,更加可以坚定我们教学实践的信心,一味的固步自封,一再的闭门造车,只会枯竭我们内在的能量,只有不断的输入,让内在的能量发挥各自的功能,让能量灵活的动起来,跑起来,相信我们又会遇见教育的春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