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人才始终是最关键的、最活跃的要素,要牢牢把握人才“第一资源”,聚焦战略部署、重视教育培养、做优服务保障,真正把人才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有效增量”。
以“唯才是举,抓发展不问出身”的招才气魄,书写“迩而远至”的引才渠道,让“一带一路”下的“千里马”“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千秋基业,人才为本。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关键在人才,希望在人才,出路也在人才。各级组织部门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基层人才发展现状和人才自身发展需求,突出急需紧缺,积极转变引才观念,创新引才模式,不断扩大引才制度优势。树立内外并重引才意识,一方面深入挖掘优质本土人才,适当放宽引才条件,降低进入门槛,提升岗位吸引力,让有能力、有情怀的本土人才有机会反哺家乡;另一方面做到任人唯“贤”,通过对拟引进人才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全面考察,提高岗位适配度,实现有才者留之。树立刚柔并济用才理念,在做好全职引进人才工作的同时,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模式,打破地域、编制等制约,以“长租短借”等灵活方式破解基层人才缺乏困局,以“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方式引导智力向基层一线流动。
以“人尽其才,抓培养不拘一格”的育才智慧,书写“个性十足”的育才模式,让“一带一路”下的“潜力股”“乌鹊南飞,有枝可依”。“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动力源泉,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各级组织部门应着眼未来发展,尊重客观规律,为人才的茁壮成长提供肥沃土壤、搭建成长阶梯,盘活育才“满园春色”。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为不同类别人才量身定制“培养菜单”,依靠“配餐+点餐”“送餐+加餐”“老带新”“传帮带”等模式,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最大限度发挥人才培养的“乘数效应”。要将基层一线作为培养人才的主战场,明确树立“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用人导向,不定期选派人才下沉基层、服务乡村,修炼实干“内功”,锤炼过硬本领,同时不断挖掘优秀基层人才,形成人才成长的良性互动。
以“人才难得、抓服务不遗余力”的爱才举措,书写“不拘一格”的服务保障,让“一带一路”下的“实力派”“鼓瑟吹笙,把盏杜康”。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尊重人才就是尊重发展,留住人才就是掌握未来。各级组织部门要当好服务人才的“后勤员”“店小二”,以“真金白银”的“硬条件”和“真心实意”的“软环境”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真正做到与人才的“双向奔赴”。要做人才的“知心人”,一方面,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让各类人才人尽其能、各显神通,另一方面,加强对人才的关怀力度,定期开展思想问诊,把脉心理健康,将心比心、以情换情,在思想上、情感上与人才建立纽带。要做人才的“暖心人”,在服务人才上下好“绣花功夫”,关心关注人才的“身边小事”,畅通看病就医、子女教育、父母养老、家人就业等“绿色通道”,提升人才的满足感、幸福感、获得感,真正用“温度”留住人心。(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委组织部:奚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