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10月22日)和游老师一块儿去出了个短差。劳烦游老师亲自开车,集齐一车4人小组,就已然让他开车将近2个小时了。出发前往目的地,车程又是一个多小时。抵达工作地点,将近中午。
这次的工作团队虽然是临时组建的,有些人接触不多,但基本都是不远的圈子里的。临时小分队的人员年龄结构挺有意思,2位是我的老师辈,还有一位是我的学生辈,年龄是20+、40+、60—和60+。对接的潜在甲方也是60+,与我们同行的最年长教授同龄。
车上和游老师一路闲聊,谈及对待工作的看法,还是很有共鸣的。他说人即便是到了退休的年龄,最好还是能够保持着工作的状态。我很赞同他,我认为工作是精神上的健身,可以保持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强健状态。但我可能只是脑子跟上了,行为上还没能执行到位。而且,我对工作看法的真正转变,其实也只是这2年躺平之后才比较明确萌生出来的。
认识游老师20年了,从他的一贯行为中,尤其是近年来他取得了zui高职称之后仍然按照自己有条不紊的工作节奏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该赚钱赚钱,该提升专业水准提升专业水准……其实他真是个活得通透,自我很强大的人。这样的人,即便一开始也是弱小的,但他确实有颗稳定的强大的内心,他始终步履坚定地在前行,无畏他人眼光和流言蜚语。当然啦,游老师的情商也是极高的。其他人对他有正面评价,也有负面评价,但,谁又会是只有一面的?就连单薄的纸张都有至少2面。
出差即将收工的时候,他说晚上还约了mu师谈心,mu师们定期会关照一下他的ling性有没有成长,还真是挺有意思的。我特别佩服他的地方是,他的工作状态很好,全程工作量最大的人就是他了,但他仍然思维活跃,情绪稳定,体力充沛。
其实我也工作了很多年了,观察着同事们的工作方式、对待名利权情的过程……我就呆若木鸡地在旁观着……
但是,我似乎该有自己的工作观了,尤其是要用行动去跟进,即所谓的“践行”。
我想,一个人的状态好坏,一定是多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至少是精气神统一的,没有太多内耗的。
这2年,我似乎渐渐地也强大了自己的内心了,尤其是这半年,有几位密切小伙伴们的提点,近距离地与他们深度交流,我自己也能够活得更加从容和有深度了,不像以前那样慌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