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万岁”,现代人很容易联想到古代皇帝的威严形象。皇帝被尊称为“万岁爷”,臣民们在朝拜时高呼“吾皇万岁”。然而,这个词的历史并非始终如此专属皇帝。在战国到汉武帝的早期,“万岁”一词的含义与我们今天的理解截然不同。当时,普通百姓也会常常把“万岁”挂在嘴边,不过他们的用法与皇帝无关,而是用来表达不同的含义。
一种使用“万岁”的方式是指代“死期”。在古籍中,我们可以找到不少这样的例子。楚王曾在大笑中说道:“寡人万岁千秋后,谁与乐此矣”,这里的“万岁”指的正是死亡。刘邦定都关中后也有类似的表达:“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同样,“万岁后”意味着死后。颜师古的注释更是直接:“万岁之期,谓死也”。显然,在这些场景中,“万岁”一词被用作“死亡”的委婉语,令人听后不禁会心一笑。
另一种情况下,“万岁”则是一种表达喜悦的感叹词,用以欢呼和庆贺。相传陆贾在奉刘邦之命编撰《新语》时,每完成一篇,汉高祖都会大为赞赏,而大臣们则高呼“万岁”以表庆贺。这种欢呼的场景将“万岁”这一词汇赋予了更加积极、喜庆的色彩。
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儒家文化在国家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万岁”一词逐渐从普通的感叹词转变为皇帝的专属称呼。汉武帝精心策划了这一变化。他通过编造神灵的故事,使“万岁”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符号,用以神化自己的形象,巩固中央集权。据记载,汉武帝曾在元封元年率军登华山,传闻在山顶听到神灵三次呼喊“万岁”。他借此神话自我,宣称连神灵都尊奉自己,这种神话般的自我宣扬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皇权的神圣性。
自那以后,“万岁”便成为帝王独享的尊称,臣民在朝拜时高呼三声“万岁”成为惯例。汉武帝甚至进一步声称连大山、海洋、岩石都尊称他为“万岁”,这样就更强化了臣民对皇权的绝对服从。这个词汇的专属权利逐步延续至后代王朝,成为巩固皇权的重要工具。唐代武则天曾以“天册万岁”自称,清朝慈禧太后也使用“万寿无疆”来彰显自己的权威。甚至在明代,权倾一时的太监魏忠贤也以“九千岁”自称,虽未直接称“万岁”,但意图不言而喻。
从一个表达欢呼的感叹词,到后来成为帝王专属的尊称,“万岁”见证了皇权的巩固与变迁。千百年来,这一称号一直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成为历代帝王维系中央集权的一个重要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