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脱敏与冲击疗法》 - 草稿

董伟娟坚持分享2200天。一天进步一点点,读书分享244(2023.9.15星期五)

    系统脱敏与冲击疗法二者有很多相似也有相反之处,把二者放到一起去聊是很有意思。

    二者都属于行为主义疗法。不仅咨询中,生活中也可以应用。比如放松训练,我们平常自己在紧张、焦虑的时候,也可以给自己一些放松训练,也可以做一些事情,让我们自己的身体得以放松。哪怕通过艾灸、泡澡、跑步、推拿等等,都是一个原理:只要你的身体能放松下来,你的心理往往也能放松下来。阳性强化法在生活中也可以应用,包括自己,让自己的某些行为变多。森田疗法用的是我们道家的理论,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其实就是让患者干活,做体力劳动,以此来治疗患者的焦虑。专注于当下的体力劳动,把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都转移到锄头一下一下的挥出去、落到土地中这一过程里,然后患者的强迫和内心焦虑就会变得很少。所以,我们状态不好的时候可以去做事情,尤其是体力活儿。都会有利于调整我们的状态。

    “脱敏”就是“摆脱敏感”。有的人对某些东西太过于敏感,比如有人对声音特别敏感,有人对光特别敏感,有的人对人际特别敏感,有的对评判过于敏感……,过于敏感可能就会出现问题,然后没有办法适应。敏感是好事,但敏感过度了就是坏事了。比如对评判过于敏感的人,可能生活中就不能接受别人对她说不是,容易导致一言堂,很痛苦。因为评判就意味着否定。

    系统脱敏法就是逐步的让患者摆脱对某件事过于敏感的状态的方法。每做到一点就给予强化,它跟阳性强化法不一样,因为它面对的是焦虑状态,而阳性强化法面对的不一定是焦虑状态患者,只是说想让某人某一方面的行为变得更多并且不是咨询师来干预,自己也可以做到。系统脱敏法干预者的作用会更大一点。

  治疗对象是: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

    基本方法: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没办法一下子放松时就用分等级放松,一点一点一点一点放松。dengji要跟求助者去探讨。

    原理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用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达到适应,交互抑制。教育孩子时切忌过度重复暴露,因为重复多了,孩子对此就脱敏了。

  (一) 第一步要学习放松技巧。只要能使求助者放松的方法都可以。

    让求助者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位置;双臂自然下垂或搁置在沙发扶手上;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的情境中。如,静坐在湖边或漫步在一片美丽的田野上,使其达到一种安静平和的状态。

  示范:想象你在沙滩上,温暖的太阳照在你的头顶上,你感觉浑身都暖洋洋的。海风轻轻地吹到你的身上,你能听到远处的海浪在轻轻的拍打着沙滩,拍打着海岸……慢慢的就能进入安静平和的状态。

    应用肌肉放松训练的方法来对抗焦虑情境。训练时要先学会体验肌肉紧张与肌肉松弛间的感觉上的差别,以便能主动掌握松弛过程,然后根据指导语进行全身各部分肌肉先紧张后松弛的训练。

    “第一步:紧握拳头,感觉手和前臂紧张,再感受这些紧张,停5秒,好,现在松开拳头,放松手臂,注意体验紧张和放松之间的差异:接下来依次是肩部、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臀部,下肢,直至双脚,最后达到全身放松”。

    要求:在家中反复练习,直至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

(二)构建焦虑等级表

    在求助者说出引起焦虑的事件或情境后

    要求其本人把引起焦虑的事件与情境排序,从最小的焦虑到最大的焦虑。

    一般是让求助者给每个事件指定一个焦虑分数,最小的焦虑是0(完全放松),最大的焦虑是100(高度焦虑)

    理想的焦虑等级建构:各等级之间极差要均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列层次。

  考试焦虑随着考试时间的推进与日俱增,往往都是因为对成绩过于看重,这是上进的表现,但是过了,过了就会起反作用。家长可能会跟孩子说:“不要紧张,考啥样都没关系。”没用的,这些话说不到他心里去。因为紧张就是紧张,人紧张的时候就做不到不紧张,那就需要学着去做放松训练,或者去聊开焦虑背后的东西,去改变他的认知。认知改变了,可能也会好很多。大多数考试焦虑的背后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这次考试我必须考得很好,我一定要翻盘。如果考不好就怎么怎么样。大多数都是这样。越这样越是考不好。

(三)系统脱敏

    让求助者想象最低等级的刺激事件或情境;当他确实感到有些焦虑紧张时,令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待求助者平静后再重复上述过程。

    每次放松后,咨询师都要询问求助者有多少焦虑分数;分数超过25分,需持续放松。反复次数不限,直到求助者如此想象不再感到紧张焦虑时为止,此时算一级脱敏。

    接着逐级而上,逐步脱敏。

系统脱敏实例

  一个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害怕与母亲分离,一旦置身陌生学校情境则强烈焦虑的治疗案例,咨询师与母亲共同设计出一个焦虑等级量表:

1.想象由妈妈陪同进入教室,直到上课铃响妈妈才离开(30分)

2.想象由妈妈陪同进入教室,其他同学陆续进入教室,然后妈妈离开(40)

3.想象由妈妈陪同上学,但妈妈没有进教室,在门外逗留了一段时间,自己能看见妈妈(50)

4.想象由妈妈送到校门,稍等片刻妈妈离开(60)

5.想象由妈妈送至校门转身离开(70)

6.想象由妈妈送至学校附近就离开(80)

7.想象由妈妈送离家门口数步时离开(90)

8.想象自己背起书包独立上学(100)

(四)注意事项

1.不同情境分别脱敏。因为行为主义疗法比较强调:一个当下只处理一个行为(一段时间内只强化孩子的一个行为)

2.想象次数因人而定;

3.等级合理,开始等级引发的焦虑如果超过50分,则不合理;

4.如无效或效果不好,可改用其他方法。

冲击疗法

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也可以说成怕啥来啥,并且给与最强刺激。但做之前要对来访者体检。

    让求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或想象的唤起强烈焦虑的刺激情境中,尽管求助者在暴露过程中会产生恐惧,但是恐惧的结果并不会产生,由此,惊恐和焦虑反应自行减弱或消除。

    分为两类:1.想象冲击疗法,更符合伦理,适应现实不方便,不受焦虑情境的限制。2.现实冲击疗法。让求助者暴露在实际的恐惧刺激中。(但环境不容易布置)

工作程序

1.筛选和确定治疗对象:老人、小孩、孕妇、严重的心血管并病、心脏病患者等不适用。必要时做心电图脑电图等。

2.签订治疗协议。协议里要介绍治疗原理和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不能隐瞒或淡化,要完全如实告知,当然也要告知疗效很好。并且治疗过程中要有家人在旁边陪同,家人叫停时要停下来。但来访者说停时不能立马停下来。因为他说的停可能实际还没到停的程度,但也要观察,如果求助者脸色惨白身体抽搐了要停的。

3.做治疗准备工作。(应激措施)

    确定刺激物,刺激物一定要是最害怕最忌讳的,不“最”就达不到治疗效果。有时刺激物并非某种具体的物件,则可能是某种场所某种情境。(幽闭恐惧症,空旷恐惧症)

4.实施治疗。如果求助者的身体没有出现太明显的症状时,即便他叫也要继续实施治疗。焦虑反应的极限以情绪逆转为标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