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舒雯
在这学期,我们进行了审辩式思维的训练。并且尝试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对自己的思维进行一个清理。自那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思维中有那么多的漏洞。
就先从电影说起。本学期看的一部大片,是很久以前就获得奥斯卡奖的《百万美元宝贝》。在这个影片中,存在着社会中的两种人。一个是追求梦想的人,哪怕自己的梦想得不到实现,也仍然一直奋斗着,努力着。同样,也存在着与他对立的人,也就是一些碌碌无为,安于现状,而现状又不是怎么好的人。这两种人,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他们。一个是梦想,而另一个则是平庸。那我们就应该来思考:你愿意做一个平庸的人呢,还是愿意做一个追求梦想的人?很多的人毫不犹豫的就说自己想要追求梦想,因为他们大多数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平庸的,不愿意去面对现实,不愿意看到自己碌碌无为。所以他们说自己是想要追求梦想的人,可是,想一想,追求梦想真的有这么容易吗?答案是否定的。追求梦想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有的时候,有些人,他们为了梦想而放弃了很多很多,虽然他们得到的与付出的并不成正比,但是他们还愿意付出,这就是梦想。它具有很大的残酷性,而大多数的梦想总是被现实所羁绊。这只是外在的现象。而如果从内在的来说,追求梦想的道路也是非常困难的。就举个例子,例如我们所讨论的这个电影里面的主人公,她从一个平庸的女招待,最终成为了一个登上世界冠军台上的人。试想一下,世界上奋斗的人这么多,在追求梦想的这个路上,风险非常大。就比如说主人公,他很可能在平时的比赛中,一不小心就身亡了,他甚至根本没有机会见到世界舞台。有多少人能够站上世界舞台?我原本想,如果风险不那么大的话,不足以要了一个人的姓名的话,那么我还是会选择梦想的。但是事实上,哪有什么梦想,不需要付出代价?或许你付出的代价并不是你的生命,但也有其他严重的代价。想到这么多之后,很多人就会选择过平庸的生活了。他们虽然认为平庸是可耻的,但自己又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一个平庸的人。思考了这么多之后,我们对于梦想和平庸有了更深的了解,再也不像刚开始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那样轻率和迷茫了。
而另一个有关审辩式思维的话题,就是针对于王芳所写的《抵制电影敦刻尔克》。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费尽心思的去寻找他的思维漏洞。首先,我们按照王芳本人的意思总结了这篇文章,丝毫没有曲解她的意思。而这篇文章大概想表达的就是,中国的电影,例如《战狼》,在外国的排片率非常的低,票房也很惨淡。而英国的电影《敦刻尔克》却在中国畅销,票房爆满。我们为了不使自己吃亏,就应该抵制外国的电影。这个思路乍一看并没有什么错误,我们当初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没有发现他有什么严重的思维漏洞。但经过几节课之后的探讨,我们了解了,证明一个东西需要论据,论证过程以及最终的结论。在这三点之中,论据无疑是最重要的。如果说论据,首先就是错误的,那么整个结论当然就是错的。但是事实上,最容易让我们搞混的,同时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中间的论证过程。这篇文章的内容,如果仔细推敲的话会发现,中国的片子在外国的排场率低的缘故并不是因为外国人不引进中国的电影,而是因为中国的电影不能够深刻的打动人心。首先,如果外国抵制中国电影的话,那么战狼二是如何在外国播出的呢?其次,决定电影排场率的人都是一个影片的总经理,那么作为一个片场的总经理,最重要的就是赚钱,如果说中国的电影能够给他带来很好的收益的话,那么他为什么不提高排场率呢?所以说,票房惨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外国人没有引进中国电影,而在于影片的内容。这样运用严密的思维去判断问题,才会得到正确的结论。
而从另一个问题,学校该不该决定我们穿校服,这个问题中我们就要进行了讨论。这是一个关于自我与服饰的话题,也可以说它是关于自我与群体的话题。有一篇反对学校规定,我们穿校服的文章中讲到,如果说,你穿什么衣服不会伤害到他人的话,那么你穿什么都是可以的,学校者无权规定。因为,你确实没有感觉到,你穿的衣服会使别人受到伤害(除了那些特别刺眼的奇装异服之外)。这样的结论看起来是对的,但是这是经不起仔细的推敲的。你仔细的想一下,什么叫做受到伤害?难道受的伤害只包括你眼睛看到的伤害吗?当然不是的,你怎么就能保证你穿的衣服就不会伤害到别人的心里呢?就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说,如果一个贫穷家的孩子,看着别人天天穿着阿迪达斯或者是耐克,他的内心难道会好受吗?
所以说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审辨它是否是正确的时候,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看待问题的时候,应该排除情绪的干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正确的与别人交流、交往。并且合理的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进行什么面试思维训练的原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