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理解六侧面(【摘录+思考】)part2
侧面3:应用
应用:在新的、不同的、现实的情境中有效地使用知识。
老师经常说:“如果学生真懂(理解)了,那他就会用……”应用在两个方面不同于知道和简单的几理解:一是不用给学生具体知识的提示;而是问题也不是老生常谈的。【我们的考试和课堂中常见的选择或填空之类的题属于假应用,这类问题应属于记忆考查,以此思考命题亦有大用,命题与教学应紧密联系,为何我们大部分教师无法改变其教学理念及方式,究其原因,追求“绩效”,此处的绩效指的依然是分数等级,如何追求,就是“考什么教什么”,尤其是语文,被许多人认为死记硬背即可的学科。如此来看,教学设计中重视真实性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理解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的。这样一来,我们再看高考试题,就能理解其意图,而当前,我们的命题却是与之大相庭径。】
理解需要将我们的想法、知识和行动同具体情境相匹配,对理解的应用是一种依托环境的技能,需要评估新问题和多样化的情境。我们为学生设计的问题应该尽可能地接近学者、艺术家、工程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将要面对的问题情境。【如果说一年级开始就将个阶段评估绩效体现在学生的成长档案中,评估内容指向生活,档案真实地将这些内容一一呈现,学生通过档案不单单是看到分数或等级,而是自己评估的每一阶段,想来是比当前阶段性、总结性考试更好的,当然,理论如此,并不容易。】
最终作品的完成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a.对读者、观察者或观众的影响【也可以说学生从任务重获得了什么,有哪些变化】
b.是否充分地完成了任务【结果是否能体现或证明学生已掌握】
c.是否有证据证明开发过程的质量【过程性记录是否足够支撑结论】
要检验理解,不是让学生重述所学内容,也不是看实践行为。确切地说,要看是否能够将相应的概念或原理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之中,自然而然地应用知识才是检验真正理解的根本标准。如果理解是为了发展,学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绩效目标,并要在学习过程中持续向这个目标努力。
侧面4:洞察
洞察:批判性地、富有洞见的观点。
从批判性思考的角度看,具有洞察力的学生有能力揭示各种似是而非的、未经检验的假设或结论。【洞察意味着一个人不可能固步自封,有自己的坚持亦要能站在事件之外看事件,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换句话说,洞察要权衡不同的看似合理的解释和阐述。
为了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洞察,一定要对所有课程内容提出如下问题并加以回答: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前提和假设是什么?接下来是什么?这些问题在追求理解的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和评估的策略应当更明确地突出自由教育的目的与手段。也就是说,通过基本问题及基观点,让学生体会到智慧生活的内在与外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