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记录第三章。
实际上,作为教师设计者,我们只需更仔细地查看在这些内容标准中反复出现的关键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就会对教学任务有更好的理解。名词和形容词中常常陈述或暗示大概念,动词中陈述或暗示现实世界中的绩效。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必要性也在于此。
可以认为大概念相当于一个车辖,是理解的必要条件。抓不住关键思想以及不能将大概念与相关内容知识“联系起来”,留给我们的就只是一些零碎的、无用的知识,不能起到任何作用。语文要素作为提取大概念的依据之一,我想这也是编者编排意图所在,教师是否能够通过有效的设计,帮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或者说语文要素在单元中不同课文里的侧重点)有机地联系起来,才尤为重要,而不仅仅是单篇独立来看,哪怕已经承上启下,它依然不是一个“圆”。
书中提到林恩·埃里克森对“大概念”提出了一个有用的操作定义,它们是:
·广泛的,抽象的
·用一个或两个词汇来表征
·在应用中是通用的
·永恒的——从古至今
·可以用有着共同属性的不同例子来呈现
不过,更普遍地讲,关于大概念的说法是:
·为任何研究提供一个可聚焦的概念“滤镜”
·作为理解的关键,通过对多个事实、技能和经验的关联和组织来提供含义的广度
·指向学科中专家理解的核心概念
·需要“揭示”,因为它的意义或价值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很不明显的,是违反直觉的,或者是容易产生误解的
·有极大的迁移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能被应用于许多其他的探究和问题——跨学科课程 (平行方面)和同一学科多年以后的课程(垂直方面),以及学校以外的情境
换句话说,大概念并不只是因为它所包含的知识范围“大”。它必须具备教学的能力:它必须能够使学习者明白需要提前掌握哪些内容;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大概念有助于使新的、不熟悉的概念看起来更熟悉。因此,大概念不只是另一个事实或者一个模糊的抽象概念,而是一种概念性的工具,用于强化思维,连接不同的知识片段,使学生具备应用和迁移的能力。
大概念是抽象概念,设计的挑战是如何把这些抽象概念融入生活,让它们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围绕大概念进行教学设计比我们最初的想象更具挑战性。认真听取学生可能存在的误解对设计过程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大概念不能单独通过讲述和阅读获得,学生在第一次接触它们时很可能会产生误解。
根据迁移任务制定目标时,核心任务及相关挑战情境反映了大概念的迁移,这是我们长期以来要求学生去做的。它们不只是有趣的评估。具有真实挑战性的核心任务体现了我们的教育目标: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真实世界能得心应手地生活,而不仅仅是对有限提示的口头或身体回应。当我们在设计时创设情境不能只是为了课堂的气氛活跃或者说让观者觉得情境新颖,而是直接追问“到底有何生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