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到单位的时候离上班时间还早,我想先散步活动一下,就沿着马路边走起来。路上车水马龙,一派忙碌的景象。路过附近的小学,透过栅栏,看到晨光柔和地洒满校园,小学生们正陆陆续续从教学楼里面走出来,列队走向操场准备参加周一的升旗仪式。穿着红白两色的校服的少年们朝气蓬勃,好像早晨8、9点钟的太阳。
怀着愉快的心情,我走过学校的体育馆,来到正门,液晶屏正显示出今日的午餐菜谱,一荤一素一汤,还有酸奶,看起来还不错。
此时从远处来了一对父子,父亲推着自行车,跟在一旁的儿子小小的个子,看上去就是1年级的模样,穿着红白色短袖校服。看起来不知道因为什么孩子迟到了,父亲急着想把车推到校门口,被儿子坚决推了回去,说不能越界,父亲满脸笑意地退了回去,停住车子,掏出书包里的水瓶让儿子喝了几口水,又给儿子穿上校服外套,之后牵着儿子的手陪儿子走到校门口,站在那里看儿子进了校门。这还不算,父亲又推着自行车,从外面一边注视着儿子,一边跟着走,他应该是知道儿子的班级在哪里,来到侧门的门口,推着车,站在那里,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着校园里儿子的背影,孩子显得孤零零的,背着大书包,低着头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着,并没有回头看。父亲的目光始终追随着孩子,直到再也看不见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此刻他的内心在想什么呢?
关于背影,龙应台写过一篇《目送》的散文,讲述的也是几次用目光追随儿子的背影,舍不得离开的故事。后来她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拐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这位父亲满怀着对儿子的牵挂和爱,不舍得那小小的孩子独自走向外面的世界。如果可能,他会一直呵护着自己儿子,不愿意让他经受风雨,可是他知道那是不现实的,还是要放手,还是要离开,但是那目光的追随,饱含着一个很感性的父亲全部的温暖和慈爱。那个瘦瘦小小,背着重重的书包,低着头走着的孩子,可曾感觉到自己父亲追随着的目光,可曾知道父亲心中万分的不舍。
每一个孩子,想必都曾经有过对父母无比依恋的时候。幼儿园小班时,去接放学的孩子,看到妈妈,他一路径直飞跑出来,眼里含着泪花说:妈妈,今天我没哭,小手很自然地拉紧妈妈的手,再也不分开。到了大班,再去接他,人家最关注的是别的小朋友,顾不上和妈妈打个招呼,出了门就和三两个小伙伴们呼朋唤友地疯跑起来。孩子越大,独立性越强,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房门开始关起来,心事也多起来,不是什么都和父母说了,也不喜欢和父母一起出去活动,只愿意和同龄人在一起,哪怕是自己不那么感兴趣的。
追随背影的目光,似乎从来都是属于父母望向孩子的。孩子望向父母的背影,大概就像朱自清那篇背影一样,得等父母老去,失去了健康和活力,让孩子蓦然感觉到原来那个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父母,已经变成了让人心痛的老小孩。这样的转换实在令人感慨。
孩子说不必追,是因为他们的面前是充满新鲜富有挑战的道路,他们能自信地踏上征程。父母其实也并不是要追,那目光是自然的牵挂,情感的追随。
年龄越长,就越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唯有父母的爱是没有条件的,父母追随的目光是至纯的。你的背后,有父母的拳拳之心,有了这样深厚的爱,你会走的更加坚定。不必追,是因为你不会让父母失望。
有时候,背影后面的目光,比面对面的时候更能体现出做父母的无声的关爱。我相信那个小朋友,虽然还感觉不到父亲目光的追随,但是他一定能感受到他的父亲有多么的爱他。这世界为爱而存在,爱是那道光,折射出生命温暖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