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是作家蔡崇达的第一部文学作品。《皮囊》是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
是作者怀念他99岁的阿太写的文章。文中的阿太是个“很狠”的人,她对自己狠,也身边人也狠。
阿太从来都不会舍不得用自己,即使九十多岁高龄,她也坚持不雇车,要用缠过的小脚从村里走到镇上。
她“连切菜都像切排骨那样用力”,一次,切菜的时候把手指头切断了,家人紧张慌乱时,她自始至终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阿太对自己的孩子也狠,为了让孩子学会游泳,她三番五次的直接把孩子扔到海里,孩子在水里扑腾,邻居救起孩子,隔几天阿太还是如此,邻居骂他没良心,她却冷冷的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阿太是小镇出了名的硬骨头,她的女儿50多岁时撒手人寰,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葬礼上,其他亲人号哭不止,但阿太一声没哭,她始终是冰冷的平静。
别人问她为什么不难过,她笑着说:因为我很舍得。
这种看似无情的背后,是一个豁达通透的老人的智慧。
只要活着时对自己狠过,努力过,离开时便没有遗憾,有什么好悲伤的呢?
她从不惯着自己的肉体,因而造就了她强大的灵魂。
阿太觉得死亡不过是脚一蹬的事,她离开之前嘱咐后人,不准哭,只要亲人诚心想念,她自然会出现。她觉得没有了皮囊的包袱,来去更方便。
这让我想起了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庄子在妻子的丧礼上鼓盆而歌,看似不近情理,实则是他已看透生死的智慧表现。
当知道了生死也是自然变化,如四季更替,花开花谢一般寻常,就不会因生而欢喜,也不必为死而过分忧伤。
皮囊虽不存在,但灵魂却可活在亲人的心里。
书中阿太的生命观是: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身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了。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用伺候的。
物质过胜的年代,我们是否更需要反思?
我们崇尚爱自己多一点,太过于看重自己的肉身,买各式各样的漂亮衣服,珠光宝气的首饰装扮;
我们给它喂养各种营养品,生怕让它受一点委屈,反而导致营养过剩。
我们被欲望驱使着,以为自己得了想要的东西,就会更快乐,更幸福。
可事实上,没有一样东西会让我们一直满足,永远快乐。
托尔斯泰说,习惯于克制自己欲望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就会轻松而快乐。
相反,心无杂念地把自己扔到时代的浪潮中,苦心志,劳筋骨,经历磨炼后,收获到的是强壮和丰盛。
有句话说,身体是灵魂的庙宇,还是肮脏不堪的居所,全在于自己。
梭罗《瓦尔登湖》里说:一个人能够放下的东西越多,他就越是富有。
愿我们都能放下对肉身的执着,收获灵魂的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