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详细展示一个知识点,只展示一个,并标明出处,满分为0分)
我在仔细研读《水处理生物学(第六版)》第十四章有关“水体富营养化及水华控制”这部分的知识点后,对相关的水污染以及其治理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2.我之前是怎么想的?(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详细展示:假设我还不知道上述知识点,我是如何理解的;或从字面意思推测其含义)
a.对水华赤潮的产生原因,在我高中有关生态系统的知识学习中,我的认识仅停留在“水体富营养化”,而在新知识摄取后我了解到,水华和赤潮的产生原因是多因素造成的:对于水华的产生而言氮磷元素的浓度以及温度、水深、水的流动性、微量元素及生物本身的相互关系等都有着重要关系;对于赤潮现象的产生也同样复杂,除了富营养化是其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外,某些特殊物质同样参与作为诱发因素,不仅如此水文现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也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b.对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控制,我也学习到很多全新的认知。高中对水华的处理仅介绍如同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工业废水的无章排放等角度,而在学习过后,我了解到水体营养水平的控制是从根本上出发,而更细的划分,对污染源的控制分为:控制内外污染源,我在高中了解到的方法基本是都是控制外污染源(外污染源还细分为: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除控制营养水平之外,还可以直接抑制藻类的生长来缓解水华和赤潮现象。
3.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比较第一问和第二问的答案,找出冲突,并化解冲突。)
我之前的认识过于狭隘:我从理解水华赤潮现象产生原因时只考虑了物质基础,而忽略了水这个大环境的其他影响因素;在之前学习水华赤潮现象的处理上,我仅从一些生活的角度出发,没有多角度考虑分析问题,当时只是认为处理水华赤潮我只要减少氮磷的排放即可,但我没有考虑到,如果现实生活中,相关部门让我来处理水华,我采取那种方法明显杯水车薪,效率效果不佳。而且如果现有的水体环境已经富营养化了,我只是减少它的增加而不去考虑如何将富营养化环境控制成正常营养水平,那明显有失偏颇;于此之外,如果进行水华赤潮处理只从产生原因下手也是考虑不周的,藻类的生长抑制也尤为关键,源头现象一起抓才能高效的解决问题。
4.我应该怎样想才对?(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联系了日常生活,如解释现象、识别谣言等(0-20分);并证明自己联系了其他知识或水处理情景,“联系”包括但不限于因果、类比、评价、列举等(0-20分))
通过查询前几年的新闻报道,我分析了2019年4月湖北安陆水源地“水华”危机。了解到当地的水华危机主要产生原因有三;降水的持续减少、气温升高、上游部分生活污水直排。以上原因结合本章学习的内容进行解释的话:降水量少直接影响到“水的流动性”,而紧接着影响到水体的自净能力,其余两点原因无需过多解释。
在本次水华事件的处理上,当地政府采取的措施为:1.自来水公司也进行了一些前置的处理,比如添加混凝剂、活性炭吸附。2.孝感市政府也协调邻近的徐家河水库、清水河水库予以生态补水,并请随州市政府协助治理府河上游的生活污水直排问题。3.安陆进行了水库的水体置换,把水库内的水放掉,把上游新鲜的水放进来,从25日开始从备用水源地徐家河水库以及清水河水库调水,对解放山水库进行生态置换。从解决方法上与课本知识结合,自来水公司的做法为的是初步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吸附去除,解决生物污水直排为的是从源头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而最主要的举措是进行水库调水进行生态置换,高效的将污染程度较高的水进行处置,让人们快速恢复正常用水。
5.我怎样才能用上它? (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在水处理情景中做出了更好的决策(分值0-20分); 对照所学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并提供改进证据(分值0-20分);若能够提出新假说、新规律、新概念、新理念等,分值上浮0-20分)
我通过学习这一知识点的过程,我认识到水处理在实际生活中采取的措施需要从多角度考虑,不仅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还要采取高效的方式方法,在处理问题上多种方式同时进行。在水藻生长的处理上,有着物理、生物、化学等方法来抑制水藻生长,而在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哪种方法对抑制水藻更有效还要考虑采取该方法会不会对水中其他正常生物造成影响,如同在安陆的水华现象产生后,自来水公司采取了二次氯消,这样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使水中所含游离氯明显升高,导致氯元素超标。因此在水处理生活中不可顾此失彼,拆东墙补西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