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详细展示一个知识点,只展示一个,并标明出处,满分为0分)
底栖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内部调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类群,在物质和能量循环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生态效应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水质净化和水环境监测。
2. 我之前是怎么想的?(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详细展示:假设我还不知道上述知识点,我是如何理解的;或从字面意思推测其含义)
我之前认为水生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仅限于能摄取水体中的低等藻类,有机碎屑,无机颗粒,有效降低水体中富营养物质的含量,对污染水体具有明显的净化效应。最常见用于水质净化的底栖生物类群主要是滤食性和刮食性两类,基于它们的摄食特性和生理活动,通过生物操纵,能够降低水体氮磷营养盐,提高透明度,从而提升水质。
3. 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比较第一问和第二问的答案,找出冲突,并化解冲突)
我之前的想法浮于表面,认识事物基于经验和常规,没有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我只考虑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类物质四类,自然联想到底栖生物作为消费者的作用,却忽略了生物本身对于环境污染的监测作用。
4. 我应该怎样想才对?(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联系了日常生活,如解释现象、识别谣言等(0-20分);并证明自己联系了其他知识或水处理情景,“联系”包括但不限于因果、类比、评价、列举等(0-20分))
我在思考底栖生物对于水处理的意义时应首先想到其作为生物在环境变化时自身种群结构,优势种类,数量等参数的变化,进而可以反映水体的质量状况。大多数底栖生物种类个体较大,易于辨认,而且长期生活在底泥中,生活相对稳定,迁移能力弱,水体所发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它们的生长,繁殖和存活。此外,不同种类的底栖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对水质污染的耐受力和敏感程度不同。底栖生物监测一直是水质评价中的重要一环。2014年度黄河兰州段扶河桥,湟水桥,新城桥,中山桥,包兰桥,什川桥六个断面共采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2937尾,隶属六纲,五目,涉及种类至少28种,其中甲壳动物1种,水生昆虫至少6属(种),环节动物至少17属,软体动物2属,腔肠动物1属,其他种类至少1属。利用Goodnight-whitley指数,Goodnight修正指数和生物学污染指数(BPI),对2014年度春季和秋季黄河兰州段6个断面的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综合而言,扶河桥左侧,新城桥右侧,中山桥右侧,什川桥左侧为轻-中污染,扶河桥右侧,湟水桥左侧两侧,中山桥左侧,什川桥右侧为中度污染,新城桥左侧,包兰桥左右两侧为轻污染。
5. 我怎样才能用上它? (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在水处理情景中做出了更好的决策(分值0-20分); 对照所学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并提供改进证据(分值0-20分);若能够提出新假说、新规律、新概念、新理念等,分值上浮0-20分)
目前,利用底栖生物评价水环境质量的研究有很多,如Goodnight-whitley生物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Trent生物指数,BMWP计分系统,比利时生物指数,Chandler指数等,这些分析方法通常是以某种或某几种指示生物出现的情况以及样本中出现的总种情况,将水质进行分级。但是,利用底栖生物评价水质也存在局限性,由于影响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因素是多样的,除了污染因子外,还有非污染因子,所以单一的生物指数不能准确地反映某一区域的水质状况。实际工作中最好是结合其他实测参数数值,综合评价水质污染状况。
给水2103
202121135073
胡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