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纯净的火焰;我们活在世上,心中有一轮无形的太阳。严歌苓的《芳华》就像这太阳,每一位活着的人被这太阳照耀,从中汲取行动的动力,去热爱生活,无论如何生活,都活得有意思。
严歌苓,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代表作品有《扶桑》、《天浴》、《金陵十三钗》等。她的作品都折射出复杂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识,几乎每一部作品,都荣获国内外各种重要文学奖项。有多个国家还开展了严歌苓文学研讨会,研究她及她的作品。
严歌苓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无论是爱情,还是有质量的人生都是靠主动去挣得。读《芳华》,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理解,让我们体悟生活,去更好地生活。
01、生活总有缺憾
一个极其平凡的人的生活,具有一种大众性。作者塑造的刘峰这个平凡人物,既热心,又爱帮助人,被树立为标兵,因爱而触摸,被下放,经历了上前线,失去了一只胳膊,为了生活倒腾假书,最后病死在北京武警总医院。
刘峰的生活与千千万万人的生活很相似,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比较突出的也只是敲敲打打,修理改善。他心灵手巧,会电工、木工。只要有需要,他都会帮忙,自知是不重要的人,要通过无数个不重要成就自己的重要,也因帮助人被树立标兵。现实中丁真因真被捧红,我们每一个人总因为某些东西受到赞誉,生活处在顺风顺水的状况,也总因为某些东西,让自己人生处于低谷。
时代不同,每个人经历也不同,生活总有缺憾,刘峰在战场上失去了胳膊,其实每个人都会失去一些东西,是至亲好友,还是身体一部分,亦或是金钱时间,甚至生命。即便刘峰被树为标兵,在最辉煌的时候,他在别人眼中是不一样的,就不应该有正常人的情爱。当刘峰和他人一样渴望爱情时,就要付出更多,这让人悲哀,可生活中,总有人与事会被社会群体排斥。
不单单社会群体排斥,就是时间也催人,让人急匆匆,刘峰的追悼会都是在有人缺席下,被人催促着,草草结束。
虽然生活总有缺憾,但是它强烈吸引我们去弥补,就像刘峰一样,见到坏的,总想修理改善。更像生活中对生病的孩子倍加疼惜、呵护,而忽视了健康的孩子。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缺憾,反而成了我们自我圆满的方向。
02、爱要争取,美要创造
刘峰是一个平凡的人,那么《芳华》塑造的何小曼,就是一个平凡而且卑微的人。在何小曼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自杀了,母亲改嫁后,被当成小拖油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时时小心,处处谨慎,甚至连身体发育的基本保障都得不到,只是在一次高烧后才得到母亲的拥抱,剩下一次最甜美的回忆只是父亲在她吃完饭后,用四方手帕替她擦干净嘴,一根手指一根手指帮她擦干净,每擦一根手指,她就与父亲对着笑。
很多人会觉得自己这不如人,那也和人没法比,即便如此,每个人都希望生活的更好。何小曼为逃离这没有爱的家,甚至拿出命去参加复试,没练成熟的跟头也亮出来,结果整个人向后砸去,后脑勺也没幸免,在大家以为她摔成三长两短时,可她却一骨碌跳起来,用疼歪的脸跟大家笑了。
这不要命的争取,彻底感动了招生第一首长。
何小曼就这样进入了文工团,她以为从此可以新生,能得到别人的爱。是的,每个人都渴望爱,无论是加强自身魅力,还是以爱换爱,都需要努力争取。心中有爱,为了所爱,让自己更美丽,何小曼创造了一个胸罩,胸罩里塞着她对身体的不满,她要把这不满填充到欠缺发育的身体里,填充到缺乏爱的精神世界里。她就是用百分的努力填充到每天闲暇的时间里,大热天,比别人流更多的汗也要练习,能够与刘峰配合默契,没有人知道她背后的努力,在别人眼中,她是馊的,而她的努力,也只能从她后来成为一名教西藏舞的老师身份中去体会。发现自己不足,就去弥补缺陷,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
读《芳华》,感受残缺,世上没有一个十分完美的人,都有其不足。刘峰缺少了一只胳膊,而我们呢?知识能力不足,时间的不够,各种各样的缺憾,这些应成为我们进步的动力,而不是退缩的理由。
每一个人的幸福生活都是靠自己努力去获得,爱要争取,美要创造。
03、改变观念,让生命的激情迸发
何小曼在家没人疼,少人爱,到了部队还是被嫌弃,只有刘峰对她好,可是刘峰的标兵身份,让她及周围的人都认为刘峰的爱不是属于她们中某一个人的,他是属于大家的。何小曼不敢爱,怕这惟一对她好的人也会离她而去,只能把这份感情压在心底。许多人心中有爱,只因自己认识有偏差,怕这怕那,不敢争取。意识到自己观念的错误,才能改变。
当刘峰要下连队离开文工团时。何小曼知道,被搁在神龛上的刘峰以触摸女性证明他也是个人,不仅从神龛上下来成了个人,而且还是被大家踩下去一截的次等人。何小曼觉得自信了,她大胆地去送刘峰。经过这件事后,何小曼意识到任何人都希望爱与被爱,她要大胆去追求她的爱,而不是委屈自己。她再也不会和母亲一样,随时发生变形,在不同的亲人朋友面前拿出不同形状,我们能够想象每变一次形,都不无疼痛,不无创伤。何小曼明白了生活中很多东西并非得不到,如同她逃离了那个家,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何小曼改变了,得到了属于自己的那分幸福。我们为她祝福,可是我们自己呢?我们明知道改变是很痛苦,可不改变就吃苦。在生命的旅程上,每个人都能找出一大堆理由,拒绝改变。可有的人却能在极糟糕的情况下创造美,绽放生命之花。贫穷至讨饭的老人,能为饭店清扫门前雪,只为感恩;从幼童就瘫痪,卧床三十多年的张俊莉画出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油画;梅耶·马斯克在七十岁还能走秀做超模,而她的母亲,六十岁开始学画画,94岁时,依旧坚持画画,到96岁时,仍然如饥似渴的阅读,还说90多岁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生活中总是因为观念发生改变时,每个人压抑的感情就会爆发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只要心中充满希望、信心与爱,失意与悲观就没有立足之地。
读《芳华》,感受到作者心中那份祝愿,无论我们是贫穷还是富贵,是残疾还是健康,是年老还是年幼,生命芳华都能绽放。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最爱我们自己的人,给予自己爱和关怀,即使生活艰难如大冬,内心依然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