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蔗的快乐感觉

在我的老家,人们习惯食用白甘蔗,为了与红甘蔗区分开来,便将白甘蔗单独称为“蔗”。春节期间,正是甘蔗起土而出、奔赴市场的时节。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手持一根根甘蔗,吃得津津有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上甘蔗,简直就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刚砍下来的甘蔗,口感并不好,甚至还带有一股生青味。于是,老一辈的人们便发明了一种传统的方法:将甘蔗连根带叶埋在土里。这样一来,既能锁住甘蔗的水分,又能杀青保熟,激发出独特的果香。甘蔗和白薯一样,需要从土里取出后放置几天,糖分才会更加充足,口感也会更加醇厚。

走亲戚的时候,用甘蔗招待客人是饭点前必不可少的环节。条件好的家庭,会扛出一大捆甘蔗,整齐地摆放在地上,众人便纷纷挑选自己心仪的“甜蔗”。挑选甘蔗这个动作,一般都不会由别人代劳,大家都比较相信自己的直觉。

接着,大家便开始清洗甘蔗。经过水洗后的甘蔗,青葱翠绿,令人垂涎欲滴。一人一把柴刀,大家熟练地操作着,去根除叶,剜剃茎节。不一会儿,一根根甘蔗就像修了眉,穿新衣的少女一样,亭亭玉立,赏心悦目。

吃蔗有两种方法:整根吃和切节吃。但无论是哪种方法,都遵循一个原则——从尾部往根部方向吃。因为这种吃法会越吃越甜,让人能更好地感受到甜蜜与快乐的滋味。

我到北方生活后,见过很多种别的吃蔗方法。有的是削皮切节,有的是削皮切块,还有的是直接整根榨成汁。然而,这些方法已然失去了吃蔗的滋味和乐趣。

一根甘蔗的味道,除了从尾部到根部甜度不一样之外,从外到内还有三种独特的滋味。吃甘蔗首先要找到突破口,那翠绿色的皮坚硬如竹子,需要耐心和技巧才能攻克。千万不能心急,否则口腔很容易受伤。要顺势而为,在平齐的一端咬住一小点青皮,顺着纤维生长的方向用力。扯下一条青皮后,就好办了,依次类推,雪白的蔗肉便露了出来。挑皮见肉的过程,不仅攻下了一个坚固的“堡垒”,青皮中还蕴含着独特的清香味,这是打开味蕾的第一步。

如果说清香的青皮是开胃菜,那么洁白的蔗肉就是正餐。咬一口纤维齐整、汁水充沛的蔗肉,满口生津,清冽甘甜,仿佛置身于清风拂过、夹带花香的空谷之中。如果搬一条木凳,一边晒太阳一边吃蔗,那种惬意的感觉更是妙不可言。除了享受味觉和意象的欢快,还能观赏蔗肉粗丝上汁水映照阳光,闪烁着奇妙的耀斑。

不一会儿,第一节雪白的蔗肉便吃完了,来到了坚硬的茎节头。想要破开茎节头可没那么容易,这比扒开青皮难多了。这时候,需要用下颚门牙沿节头切线方向稍稍用力,扎出一个小豁口来,然后再往一侧用力撇开,扩大豁口。这一过程讲究技巧,只能智取,不能蛮干。茎节头带着一股红糖的味道,与被霜打过的甘蔗果肉的滋味类似。虽然不如直节果肉清甜可口,但它也是通往另一节果肉必不可少的关隘。

随着最后一口甘蔗塞进嘴里,咬、吮、品,口腔的所有部位都得到了酣畅淋漓的锻炼,酸疼中带着轻松。同时,味蕾也已经完全绽放,甘甜里包容着欢愉。起身一看,脚下已经堆积了满满一大片蔗渣。将这些蔗渣扫到一边,晒干后还能当柴烧,也算是一种别样的收获。

吃蔗,妙趣横生,挡不住的快乐感觉。

甘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