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
(1)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2)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简述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教学法的相关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要求为:
(1)教师要做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
(2)巧设情境与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3)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简要回答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内容。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快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简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庭是我们的出生地,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爱的港湾。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家庭这个小细胞的安定是整个社会安定和谐的根基。“家和万事兴”寄托着中华民族对家的所有美好期待,也浓缩了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文化品格。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我与他人和集体”做了如下规定:
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试“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你认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该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要求?(10分)
①导入环节:利用京东最新地铁广告“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为了给你做你喜欢的往返于菜市场多少回”引发学生深思,感受父母长辈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来自生活中的点滴。学生思考问题:请回想生活中父母所做的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爱。
②合作探究:PPT展示四幅漫画(无节制的向父母要生活费、青春期的“叛逆”、不孝敬父母、与父母“开火”)。小组合作探究漫画中的行为是否正确,请说出观点。此环节通过展示漫画从侧面引导学生认识到与父母交流时出现的错误行为。
③情景模拟:小组采用情景模拟方式,演示如何正确处理漫画中与父母的冲突。此环节通过学生亲身演示,从正面引导学生采取正确方式与父母沟通交流、相处。
④视频教学:课程最后观看央视公益片《家和万事兴》,增强学生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提高学生共创家庭美德的能力。
⑤作业布置: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做家务、谈心、自制礼物等。布置此作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课上所形成的孝敬意识转化为行动,真正为家庭和睦贡献力量。
本题考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的落实方法。可从导入、合作探究、情景模拟,、视频教学、作业布置的环节贯彻落实。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根据总理讲话,请你谈谈我国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越突出。培育“工匠精神”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推动经济建设。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知识素养、价值观念,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培育“工匠精神”能在前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有利于打造更多中国品牌,将“工匠精神”融入产品中。
③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的改造世界,通过实践将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培育“工匠精神”有利于劳动者将工匠精神融入产品质量中。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工匠精神”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其强调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
材料二:
“技能报国”是他的终生夙愿,“大国工匠”是他的至尊荣光。李万君,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他以一种不服输的钻劲、韧劲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核心数据,积极参与铁路客车、城铁车、高架火车的建造,按规范要求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多项。
根据材料中李万君的事迹,说明工匠精神的内涵。
①敬业。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李万君将“技能报国”作为终生夙愿体现了其敬业精神。
②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李万君“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将数据精确到极致体现了精益求精。
③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李万君专注于铁路客车等的建造是对专注的最好解读。
④创新。“工匠精神”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多项”,李万君在工作中不断突破、创新,体现了创新精神。
从工匠精神内涵中选取一种谈谈你将如何培养一精神品质。(6分)
敬业:从业者应热爱自己的职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我会热爱岗位,在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进行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要正确处理职业理想和职业和理想职业的关系。正确处理选取职业与个人自身条件的关系,选取职业应根据自身条件,不能好高骛远。正确处理企业需要与个人兴趣爱好的关系,当企业需要与个人爱好发生矛盾时,应当把企业需要作为自我的意愿,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培养兴趣。正确处理所从事职业与物质利益的关系,正确的观点是热爱本职与人才流动相统一,人能尽其才与物能尽其用相统一,不以追求高收入为目标,真正将职业发展为事业。
精益: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有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社会在进步,企业在进步,他人在进步。自己也应当时刻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要求自己。在工作中拥有一颗进取之心,要竭尽所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①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②不马虎大意,不消极应付。积极推进工作任务的完成,切勿用“差不多”“还可以”对待工作。
③关注细节、重视细节。对待工作中的任何细节都不能敷衍,应坚持精益求精,培养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正如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成就卓越并非要做多大的事情,而是要将小事情做到极致。
材料一:
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作为二十国集团的主席,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
以下内容摘自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开幕式发表的主旨演讲。
摘抄内容:中国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不会动摇;中国改革的步伐将坚定向前,不会放慢;中国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
体现的国家政策:①
摘抄内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体现的国家政策:②
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关表格内容。(6分)
①改革开放政策;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②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材料二:
杭州峰会记彰显中国毋庸置疑的国际影响力,也展现其承担大国责任的意识。这来自于改革开放至今所取得的方方面面的成就,以及由此所产生的自信。——新加坡《联合早报》
留在世人记忆中的杭州峰会,不仅有杭州美景和中国人的好客,还有中国对全球治理的理念与实践的贡献。——法国《欧洲时报》
中国在杭州峰会上“犹如前进的灯塔”,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是中国人是全球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德国《青年世界报》
请你分析上述海外媒体的评价所共同体现的重要观点。(8分)
①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表明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对世界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②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提升。杭州峰会彰显“中国毋庸置疑的国际影响力”,也体现了我国主动承担的大国责任意识,除发展本国经济外,我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协调区域发展。
③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
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材料三:
过去很长时间里,中国只是G20峰会的一个看客,现在已经走到了舞台中央。没有中国参加的G20峰会是不可想象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峰会的议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请你说明我国能够从看客走到舞台中央的主要原因。(6分)
①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集中力量办大事,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鼓励科技创新,倡导“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负责任的大国。
⑤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材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等法律手段,或通过采取具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等行政手段,影响和调节宏观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论述题
以上为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科学的宏观调控》的教材内容,写出该教材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完成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实际国家宏观调控的意义、目标、手段;
能力目标:理解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感悟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宏观调控三种手段的区别。
(3)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4)教学过程
环节一:提问导入(激兴趣)
过渡:请同学们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观察PPT中三幅关于市场调节的漫画,分析市场调节是不是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学生交流。
学生回答。(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
教室点拨:市场调节具有弊端,要想实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进行宏观调控。
环节二:新课教学(启发思维-合作探究-情境体验)
①宏观调控的含义
教师提问:那什么是宏观调控呢?
学生回答: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②宏观调控的手段
教师继续引导:含义中的“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有哪些手段呢?多媒体展示表格
小组合作探究五分钟,回答表格中的问题。小组代表发言。
生生互评。
教师精讲点拨: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等法律手段,通过采取具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等行政手段,影响和调节宏观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多媒体展示时政:
关于央行上调存款存款准备金率;国务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打击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启动价格干预。
小组合作探究三分钟判断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
学生代表回答。
生生互评。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讨论:针对当前环境污染问题,你认为国家应如何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呢?
环节四:课堂总结
学生结合板书回顾本节课所学。市场调节存在弊端,因此要进行宏观调控。本节课学习了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以及三种手段。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环节五:作业布置
请搜集最近关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时政新闻,并判断属于宏观调控的哪种手段。
(5)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