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要求:针对自己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等),根据【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这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并检验自己的问题应用原则。按要求回答一下问题,展示自己能够完成“界定问题→分析原因→形成原则→检验原则→遵循原则”这一原则导向型学习进程,进而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
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不会提问。
不管上什么课,老师都会问有没有不懂的地方,不懂就问,大多数时候提问的人寥寥无几。有人是不需要提问的,那只是少数,99%的人都或多或少有需要提问的地方,但是真正提问的人很少。大物和C语言尤其明显。很多时候老师上课讲的知识我并没有完全消化,但是又不清楚自己到底哪里有问题,所以常常沉默。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行程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为什么不会提问呢?
就我自己而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对自己没有足够清晰的认知,不清楚自己在哪些地方薄弱,不知道该怎么提问和对什么提问,这就导致我该提问的时候保持沉默。基于此,我形成的原则是:自我反省,每天睡前总结自己这一天都学了什么(因人而异,也可以两天或者一周),通过总结,看清自己的薄弱处,并适当对症下药,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自己解决的及时问老师。不可拖延,拖延害人。
其二,抛开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我不想提问。有时候我不是很喜欢某个老师或者某门课,上课的积极性就会减弱,也不想提问。基于此,我形成的原则是:功利一点,时刻谨记为什么上这门课,不是为了和老师怄气,不是为了浪费时间,是为了学分。不功利的话,每门课一定有能帮助到自己的地方,跟上这门课会得到的好处相比,老师不算什么,没有必要因为不喜欢老师耽误自己。(给自己洗脑,想想不好好上课的后果,估量一下自己能否承担这后果)
(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时间:4月9日晚自习
地点:明达楼
原则1
之前的做法:保持沉默,遇到什么都保持沉默。
优化后:总结高数8、9章具体讲了什么,按知识点来复习。对自己提问,基于提问的相关知识,给自己提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我该怎样解决,都是必要的。自己问自己,自己解决问题,透过题目看到核心知识点。(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时间、地点和方法)
原则有效。
下次应用
时间:4月10日晚自习
地点:明达楼
方法:总结写C语言代码时出现的问题,归纳整理,先尝试自己思考解决,若不能解决,问同学或者老师。如若老师说的模棱两可,不要不懂装懂,可以麻烦老师再讲一遍。不会的或者不懂的一次性解决,不要一直拖,拖到学期末的后果就是什么也没学到。
总结:不会提问和不想提问都是很严重的问题,当下需要立刻解决。对于不会提问,对症下药,反思,总会找到问题所在。对于不想提问,先想想有问题不问的后果,想清楚自己能否承担这后果,再考虑要不要提问。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原则形成报告”,指导教师为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