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拿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我两小时看完了,书不大,大约10万字,除了内容,更是被书的简洁程度所震惊,很少看到一本书这么简单。
再读,依然为故事和细节感动,这一次,我总结了关于本书极简的4个方面。
结构极简。这本书排版简单,封面图案就是一只绿色的蛤蟆,没有其他花里胡哨的存在,也没有做一个五只小动物的合照,瞬间让人明白故事的主角,主次分明。
没有护封,也没有腰封,更没有推荐序一二三四五,也没有译者序和引言前言之类的,只有简短的钱情提要和导读,告诉大家设定来自《柳林风声》,但是不看原著并不影响对本书的阅读和理解。
当然也可能是前几版都没有成为畅销书,这一版刚出的时候销量也很差,如果再版相信应该会有很多推荐序了吧,不过还是喜欢这个简约版。
故事极简。一只蛤蟆走出抑郁的故事。
一只行为乖张的蛤蟆从越狱回家后不再快乐,于是朋友们让他去进行咨询,选择的咨询师是苍鹭,第一次不欢而散,第十次大吵一架,却正因为有了这样十次的自信,蛤蟆先生终于迎来了新生。
他卖掉了蛤蟆庄园,交给专业的人管理,选择了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而且整个咨询过程就10次,每周一次,那就是2个半月的时间,这让我想起电视剧里那些癌症患者得到的判断都是三个月的寿命。
大胆猜测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是:有效的咨询在3个月内肯定是要见效,否则也不过是浪费彼此时间;
另外这本书的上架建议是心理自助,所以如果你看了这本书,10 周后自己的状态依然没有改变,那就应该去寻找专业治疗了。
人物极简。全书就五个主要角色:苍鹭,蛤蟆,河鼠,鼹鼠,獾。苍鹭是咨询师,蛤蟆是故事的主角,另外三个是蛤蟆的好朋友。
每个动物的性格特点鲜明,读者们对他们的特点铭记于心,也相信每一位读者也都会找到自己的所属动物。
再多,大家都不容易记住了,关系也就会变得复杂了。
道理极简:你改变了,世界就改变了。
蛤蟆为什么会不快乐呢?因为他觉得是朋友们对他态度不好,对历经千难万险才回来的自己缺少关心,都是指责和批评,因为他觉得是因为父亲不爱他,他又不喜欢管理庄园但不得不接受,所以才有了今天不快乐的自己。
但是经过几次咨询后,他明白,快乐不快乐是自己选择的,于是对自己有了更多的反思和认知。
在第十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蛤蟆沿着河岸去河鼠家的路上时感到非常敏锐,仿佛卸下了习惯已久的盔甲。他的各种感官,尤其是视力,似乎格外敏锐。草木的颜色分外鲜艳,以前怎么没发现绿色的层次这么丰富。他能感受到外界万物的存在了,对四周环境也非常敏感。他发现自己边走边检视着内心的感受,就像飞行员升空前检查设备一样仔细。虽然对老友重逢稍有担心,但他大体上心情还不错。
也正是在这一次,鼹鼠察觉到蛤蟆更善于倾听了。
因为蛤蟆变了,所以他的气场也变了,他看世界的眼光也就变了,因为他看待问题的方式变了,所以他的世界也就变了,他周围的人也能够感知到他的变化。
如果有一天,当你发现你也能开始欣赏身边的花草树木了,那意味着你和你的世界也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