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教授的课,理论部分都特别治愈,听完她的课以后,我觉得我是最棒的,哈哈哈哈哈……
1.每个人用自己最好的特质跟世界做连接:美貌、嗓音、创伤、智力……
我就是用智慧、用幽默跟世界做连接,哈哈哈哈哈
2.精神分析越学越没朋友:精神分析理论太霸道了,学了精神分析再去跟普通人说话,总嫌太浅,于是,越来越聚集,只跟圈子里的人玩了。
这正是我目前的状态啊,原来我是精分学得好才这样啊,哈哈哈哈哈
3.说自己从来不记得梦,一是因为没有在快速眼动期(做梦期)醒来,说明睡眠质量好;二是因为整个梦的功能全部完成了(恐惧体验完全被表达),就不用再记得。
我好像极少做梦,做了梦也很难记得,一直以为自己有问题,原来,我是如此健康啊,哈哈哈哈哈
4.关于流派,熊教授说,她学了认知行为,总感觉太浅了;又学习家庭治疗,现实情况父母总不来,实现不了家庭治疗;还是学个人治疗吧,去学了催眠,发现催眠进入潜意识状态后,还是得跟来访者解释,因为,我们要让病人清清楚楚地生病,明明白白地康复,而不是催眠师替病人改写潜意识。因此,她最后选择的是精神分析。
这个观点,简直不要太合我意了,哈哈哈哈哈
5.思想越自由,不可接受的东西越少,不可思议的东西也越少。
我在个案督导上对受督老师提出一些质疑,不少的大家惊讶于我怎么这么敢说,熊老师的这句话又治愈了我,哈哈哈哈哈
6.治疗中的资源取向:资源取向是个好东西,但不可滥用,更不可乱用,必需在一个理论的支撑下整合这些技术恰当地来使用,否则很容易出现资源变创伤的现象。(案例:让一个糟糕孩子的父母到学校约谈,父亲把孩子骂一顿,说咨询师危言耸听,找班主任麻烦……)
这个我深有体会,当父母还不具备良好资源的能力时,不要轻易动用,否则真的容易适得其反。
7.关于症状的功能:症状都是有功能的,用其它方式替代这个功能,症状自然就消失了。这个理论也不能一概而论,在精神病急性发作期,如果不治疗或者不用药物治疗,会导致脑细胞受损,慢性化这个病,最后可能导致精神残疾。
我的收获是:我们必需有评估能力,必需有精神科医生做同盟,在确定症状的性质之后再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否则,真的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8.关于咨询师的成长:我发现,如果咨询师的人格不成长,再怎么学技术、做督导,咨询水平也很难提升,就会一直在原来的水平上不断地重复,重复……
就是那句话:有道无术,术可修;有术无道,止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