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的局势越加的清晰,这个时候刘秀占据了全国大多数的地区,现在主要的势力就是隗嚣、公孙述、窦融。前两个都是想要称霸一方,但是却看不到天下统一的趋势,也看不到彼此实力的差距。他们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区域内维护各自的统治,拒绝刘秀的统一大业。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他们各自的政权走向了覆灭。而窦融的归顺则是顺应了趋势,保全了自己。
恒卦是讲恒久的卦象,想要能够维持持久,就必然需要是顺道而行,否则违背道是难以持久的。而刘秀起兵乃至称霸天下,一直都是在顺道而行,需要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而公孙述、隗嚣则是局限在自我的权力欲望,却看不到天下统一的大趋势,就难以恒久。而窦融则是看清了趋势,及时的归顺刘秀,为天下统一贡献力量,也留名史书。
隗嚣
隗嚣一开始忌惮刘秀,假装臣服,但是他自己的内心一直都是想要割据一方。在刘秀希望他可以出兵去伐蜀的时候,隗嚣多次找借口拒绝,刘秀也就知道隗嚣有异心不可为己用。所以谋划征讨隗嚣。
隗嚣内心希望可以效仿文王,但是周文王之所以能够推翻商朝,也是因为商纣王无道。但是刘秀却是当时的明君,治理的国家非常好。而隗嚣看不到这种天下统一的趋势,反而是想要去违背趋势,结果只能是自寻死路。
当隗嚣起兵反抗刘秀的时候,他把自己置身于刘秀的对立面,同时也把自己放在他自己众多官员的对立面。因为他起兵反抗刘秀,只是因为他想要去拥有自己的政权,而不是为甘肃地区的人民和官员谋取福利。如果是真的为广大民众谋取福利,应该是希望天下统一的。他看不到这种趋势,但是隗嚣手下的官员和豪强却能够看到彼此的差距。所以不少的官员和豪强都是背叛隗嚣而投降刘秀。于是隗嚣的势力越来越小,最终被消灭,惨死街头。
公孙述
刘秀一开始是希望能够劝降公孙述,不想动用武力来统一,他言语诚恳,说天下神器不可力争,且公孙述年事也高了,有家小,应该为自己长久考虑。但是公孙述却不回答,他还是希望继续享受自己的政权统治。
公孙述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统一了四川地区,物产丰富,兵强马壮。但是公孙述却丢失了最好的攻取天下的时机。在刘秀还在河北创业的时候,公孙述只是安稳的享受自己的统治,并没有想要去往中原地区进攻。其结果是随着刘秀的势力越来越大,而他只能够保持稳定,稳定的结果是只能被淘汰。而且他在管理上也是有些类似王莽,货币政策有问题,官员制度也有问题。
在公孙述与刘秀实际战斗的时候,公孙述就是又把自己放在刘秀和众多官员的对立面。公孙述只是为了自己的欲望,却也不顾广大官员的诉求,公孙述在对抗刘秀的时候也就是不顾这些官员的安危。
窦融
而窦融则是看到了天下的趋势,及时的归顺刘秀,这样既保全了他自己辖区的民众,也为了天下统一有较大的功劳,这样窦融也是刘秀的开国功臣之一。并且窦融也写信规劝隗嚣,劝他能够看清天下大势,但是隗嚣执着在自己的欲望中无法听信。后来窦融也派兵去进攻隗嚣,有效的打击了隗嚣的势力。
刘秀一直都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带领着天下走向了和平统一,这样才是真正的长久。反观隗嚣和公孙述,只是想为了自己的权力而割据一方,而拒绝天下统一的趋势,结果就是使得自己走向了覆灭。而窦融则是看清了趋势,也保全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