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三页PPT上完一节课

          同事请假去送孩子,逮着这个空,我主动去替她上课。昨天开会,只能安排备课组老师代上,今天终于有空了,竟然还有些小激动。

        今天要上的是《草原》的第二课时。这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阅读方面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通过对单元教材的研读,总结提炼出大概念:运用合适的阅读和表达策略(联想和想象)可以促进对文本的理解,丰富表达内容和角度,突出表达意图。那么,如何在《草原》一课的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并逐步发现这一规律呢?

      多方阅读备课资料,反复研读教材,我初步拟定了教学方案,并制作了PPT。按照教学的需要,仅做了三页PPT,一是实在没有再多的时间做课件,网络上虽然有很多现成课件,但是怎么改都感觉自己被牵制着,导致上课过度依赖课件,二是也特别想挑战一下自己,看用最少的课件能不能支撑自己的课堂。这是从未有过的体验,竟然还有些期待。

      大课间活动结束后,我来到教室,打开课件,做好上课准备。铃声响起,起立、问好,坐定,我的课堂序幕拉开了。

        从单元语文要素入手,让孩子们看了看语文要素,问他们:“想开去,可以怎么想?”一个孩子回答:“可以结合生活经历联想。”请她把联想写到了黑板上。另一个男孩子说:“可以结合所读内容展开想象”,请他把想象写到黑板上。然后总结:我们可以在读到相关文字的时候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将所读内容变成画面,或者结合生活经验去理解,就更容易读明白了。”

        然后限时自读课文,引导学生用拟小标题的办法理清课文主要内容,很快,学生变总结出了“草原景色美”“欢迎远客”“欢聚一堂”三个小标题,并利用小标题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

        接下来,重头戏来啦!从第一段入手,布置任务:你从哪里读到了草原景色的美?自主阅读,勾画相关语句并尝试用一两个词概括自己的感受。然后自学、小组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有的孩子关注到了草原一碧千里的颜色,有的孩子关注到了草原清鲜的空气和可爱的天空,有的孩子关注到了草原就像无边的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也有孩子关注到了柔美的小丘。出示描写小丘的语句,同时借助图片讲解了渲染和勾勒两种绘画技法的不同,孩子们豁然开朗,理解了小丘的独特的美。读到这里,孩子们对草原的美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出示视频,让图画和孩子们想象到的景象发生碰撞和关联。欣赏的过程中,大家不仅赞叹草原的美。紧接着组织朗读,通过朗读表达对美的理解。最后体会作者因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法。第一自然段学习水到渠成。

    第二、第三部分就很好理解了。从课文最后的诗句入手,先带着孩子们理解意思,再布置任务:你从哪些细节感受到了蒙汉情深?交流环节,孩子们争相发言,交流着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学习接近尾声,我问孩子们:作者的为什么写下这篇文章?孩子们异口同声:为了体现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学习至此结束。

        回头看这节课,摆脱了课件的牵制和舒服,完全按照师生的学习节奏来推进,课件真正成了教学辅助,而非教学主导。这是很大的进步。但是,站在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视角来看,单元大概念的理解还缺乏抓手,学生认识不深刻。原因是学习任务的设计太粗疏,教学环节不细致,教学还不能从上位的大概念顺利过渡到教学内容,学习活动设计断层。根本原因却是教学设计缺乏细致推敲,科学性和系统性还不强。看来,单元整体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