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石,传说中的女娲补天之石。一般多呈卵状。形成原理:远古时期火山喷发,多彩玉质被破碎混合,经过自然高温、高压形成玉团矿,积压在火山硅化岩层中自然压合,天长日久,风磨水侵,掉落海中,被海水自然打磨成卵形五彩玉卵。这儿喻指本书第一章接触到的诸多新知识。
1.教师的效能感。所谓的教师的效能感,是指一个教师坚信他有能力帮助任何一个学生,甚至是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这种自信是能够预测学生学业成就的为数不多的教师个性特点之一。效能感强的教师不仅对自己、而且对学生抱有信心,并较少有倦怠感。影响教师效能感的因素有:一是学校管理者对教师及该教师所教学的学生抱有高期望,二是学校行政对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三是教学和学生的真正成功。
2.《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2002年1月8日由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签署。该法案要求三至八年级的所有学生每年都必须参见阅读和数学的标准化成就测验;进入高中后还必须测试一次。此外,每个年级段的学生(三至五年级段、六至九年级段和十至十二年级段)都必须参加一次科学测验。学校可以此判断学生是否为取得合格的年度进步而做出了足够的努力,还标志着学生是否熟练掌握了考试科目的内容。
3.《改革蓝皮书:【中小学教育法案】的重新授权》。2010年3月13日奥巴马政府发布,是对NCLB法案(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调整。其中最主要的改变是:从基于惩罚的教育体系转变为奖励接触的教学和学生的成长。蓝皮书描述了以下五项优先权:(1)为学生的升学或就业做好准备;(2)为每个学校配备优秀的教师;(3)注重教育公平,保证每个学生机会均等;(4)逐渐提高标准,鼓励优秀者脱颖而出;(5)促进教育创新,推进持续性的提高。
4.三项实验研究证明了教师在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第一项研究发现:幼儿园时期师生关系的质量能够预测八年级时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表现(这也许就是中国的俗话讲的那样——三岁看到老),尤其时对那些存在严重问题行为的学生,预测效果更加明显。第二个实验追踪了一批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研究表明:教师学生高层思维的指导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积极关系可以帮助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缩小与优秀孩子之间的成绩差距。第三个实验发现:优秀的教师能促使所有学生在学业上获得更加突出的表现,尤其是原本成绩较差的学生更从优秀教师的教学中获益。值得注意的是:教学的效果不但具有累积性,也具有系统性。也就是说,即使高年级的有效教学弥补低年级时劣质教学的不足,但它仍无法完全消除低年级的劣质教学带来的缺憾(由此可见:从启蒙阶段就遇见优秀教师该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学生考试成绩中的差异至少7%来源于教师的作用。
5.什么是优质教学(我更喜欢称为“教育”)?好的教师对学生尽职尽责。他们面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接受着来自不同语言背景、不同家庭环境学生的各种挑战。面对学生不同的需求,他们必须采取适宜的教学和评估方式。这些教学专家不仅教授学生知识,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责任感。从开始上课的第一天,他们就精心策划,并在课堂中认真教授学生们有关生活与学习的基本技能。(我的理解:负责任的、一视同仁的、因材施教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持久不懈的教育就是优质教育。)
6.反思型教师。深思熟虑又富有创造性。能够通过回溯教学情境分析自己做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进而思考应该如何改善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写教学反思)
7.差异化教学。就是对不同学生施以不同的指导(一个重要的理念是“差异不是困难,而是资源”,“不是问题,而是机会”)。其基本思想是:教师不仅需要考虑到他们所任教学科的不同,也需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其要素有:学生的需求、学习准备状态、兴趣以及教师采取的与上述相匹配的教学内容、过程和目标。
8.新手教师与有经验教师的主要区别。前者经常会问:“我做得怎么样?”后者经常问的是:“我的学生做得怎么样?”
9.学生对新教师的建议。尽可能地教导我们;给我们布置家庭作业;帮助我们解决学习中遇到地困难;帮助我们做正确地事;帮助我们在学校找到家地感觉;读书给我们听;教我们怎样进行阅读;指导我们写作文;多表扬我们;多给我们一些微笑;带我们出去玩;尊重我们;帮助我们得到适当的教育。
10.教育心理学。一门关注于教与学的过程的学科。它运用心理学的相关方法和理论,同时也有自己的方法和理论。
11.提供教育帮助的合适时机。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在学生寻求帮助之前就去帮助他,那么这名学生和其他的旁观者就会倾向于认为这姓学生缺乏取得成功的能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2.关于提前学习(或跳级)。对于天才儿童而言,加速学习是最有效的课程干预;对于那些聪明的学生而言加速学习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社会交往都有着长期有益的影响;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和年龄大的学生一同学习生活,提前学习专业知识,确实是非常好的选择(在我正式上学之前,就跟着母亲一起到教室听课,跟着师哥师姐学习。这难道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1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单被试实验设计、微观发生研究、纵向研究、教师作为研究者。
14.描述性研究包含人种志和参与式观察。描述性研究的呈现方式有调查报告、访谈记录、教室里的真实对话片段、课堂活动录音和录像。人种志方法就是研究一个群体中自然发生的事件同时探索这些事件对相关个体的意义。参与式观察就是与师生一道工作学习,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的行为。
15.相关研究。用于表明两个事件或者测试结果之间关系的强度和方向的数值就是“相关”,有正、负相关之分。正相关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负相关表明一个变量增加,另一个变量会随之减少。找出相关的目的,在于对课堂中的重要事件进行预测(所谓相关研究,用哲学原理解释,就是用系统方法和联系观点看待并分析问题)。
16.实验研究是超越预测,进行因果关系的判断。
17.纵向研究:关注时间在研究中的作用。与横断研究相对。
18.什么是基于科学的研究?具体含义有:通过系统观察和实验获得可靠而有效的数据;运用严谨、适当的程序分析数据;描述详细,具有可重复性;研究已经通过该领域专家严格的独立评审。
19.原理与理论的区别。前者是在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建立的关系;后者是相互联系的一组概念,用于解释一组数据,并对未来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20.对中小学生成绩有促进作用的个人和社会环境因素。学生个人因素包含学生投入(行为层面的投入、认知和动机层面的投入、情感层面的投入)和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行为策略)。社会环境因素包含学校氛围(对学业的重视、教师变量和校长领导力)和家庭社会因素(家长投入和同伴影响)两方面。
2018年操就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