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心理学家林紫女士。
怎么理解安全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描述:我们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面对一些不确定的情况,内在有安全感的人,他觉得对自己现在和未来的状况是可以把握的,并且当他面对恐惧和焦虑的时候,他也有信心可以克服。所以有安全感的人不是已经消灭了恐惧,而是他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恐惧,来面对真实的自己,通常他呈现出来的状态也是温暖的、安定的、有力量的。
很多人追求的是外在的安全感,一些物质保障,比如房子车子,金钱地位等外在东西带来的安全感。但是如果外部环境有一点点变化,就会导致我们安全感的坍塌。所以我们要注重内在安全感的建立,也就是寻找“归属感”。
什么是“为安全感”?
1、控制型的父母,希望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觉得这样就能让孩子安全。这种安全感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当控制感被挑战的时候,安全感就会坍塌,也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2、完美主义的安全感,把安全感建立在“我只有更完美,别人才会爱我”的假设上,一旦在哪一点上他感觉可能失败、有差错,他的安全感就坍塌了。一个不完美的孩子才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缺乏安全感会有哪些表现?
1、不敢在自己不熟悉的环境里面探索。
2、坐在任何地方都会抱起手或紧张地一直搓手,坐立不安。
3、假装我很牛,其实内心很不安,很自大。
缺乏安全感的父母会说:人必须要有钱;人必须有用;人必须优秀;人必须强势;人必须完美;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把自己或者孩子框定在某种规范意义中才会获得满足。
具足安全感的父母常有的心态:1、天塌下来有长汉子顶着(不害怕豁达)。2、儿孙自有儿孙福。3、那有怎么样呢?4、示弱是一种美德。5、试错是天赋人权。6、一切皆如我愿,有些还会更好。
安全感强的父母都是能够接纳不确定性,安全感弱的父母都是抗拒不确定性。
如何培养安全感?
我们要先处理好父母的安全感,孩子缺乏安全感往往是因为父母缺乏安全感。
第一步,自我觉察,给自己和孩子多一个机会,看看根本的问题在哪里。
第二步,用内在安全感模型来检视一下,在我们的早期依恋关系里有什么创伤,然后面对他。如果我们自己处理不好,就找专业人士一起来帮助。
第三步,跟孩子共同成长,管理自己的情绪,可以暂时那个让自己情绪失控的环境,换个地方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有负面情绪;每个人必须要自己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怎样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说话?
练习使用这样的句式:我看见……我听见……我感觉……不要以为我……我渴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