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到“什么是领导”的最后一个章节,主要内容是讨论如何“向上管理”。这一内容在我之前的工作中其实经常遇到,只是之前没有进行相关的学习,并没有认识到做好对上级的管理也是自己分内之事。
前面有一个章节我吐槽了“应该顺应领导风格”的理论,认为领导风格也是有恰达和不恰达的,如果是负面的糟糕的领导风格,还是要勇敢的去调整和纠正的,当然前提是在确保完成任务目标为前提的基础上。而向上管理中提及的,想办法去让领导的长处得到发挥就容易理解得多!除此之外还有三个要点值得学习:
1、利用上司的资源和时间
在之前的学习笔记和工作反思中,我已经多次提及这个点。我曾经会等着领导分配工作,如果觉得工作时限内完成难度很低,就会放慢节奏细致的去完成。如果觉得工作难度较大,时间急迫自然就会加快工作节奏。这就养成了等工作的习惯,总是要等着领导安排新工作。之后随着工作内容的熟悉,我开始要工作,希望能够常识更多的工作内容。这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去向领导索要工作任务,当然也是他掌握的资源。
但是,我一直还比较腼腆,一开始羞于和领导要时间。总是喜欢领导任务之后就按照领导的安排自己先做一遍,然后提交了再和领导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交流。但是我发现,这样是不行的。整个任务都完成了之后,很多理解和沟通上的小偏差就会成为大问题,并且领导的想法是会不断改变的,即使你做的和他起初要求的一样,甚至更好,也可能无法满足此刻领导的想法。因此,必须多去争取领导的时间,多沟通,不断的了解领导的需求和变化,加快拿到最终结果的速度。
2、保持正式的沟通
刚刚说到了一定要多和领导沟通,这里马上就提及了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沟通。就举个例子吧,一般和领导沟通会分为面谈和非面谈。面谈自己就是一对一沟通或者是会议沟通,而非面谈则是通过线上软件来完成的。
一开始我没有记录会议纪要的习惯,喜欢自己记住重点就好了。但是,你自己记住了不代表其他人也记住了,不代表领导也记清楚了,所以如果你组织的会议没有明确的会议纪要,后期任何人因为记忆不清产生的误差都是要负责的。所以会议纪要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哪怕是一对一的非会议类的沟通,我们也最好做一个纪要,并且和领导确认再进行执行。说实话,领导公务繁忙,如果说错了或者记错了,最终出现问题作为执行人没有纪要你是有口说不清的。
再说非面谈,也一定要保持正式的沟通形式。比如平时沟通大多会用微信一类的社交软件,应用方便。但是,工作中还是要使用专业的工作软件。平时我们会用钉钉来发送工作文件方便管理,再分发工作任务和于领导沟通的时候也一定要在钉钉上完成。有的领导习惯用微信,没关系你可以把一样的重要内容在钉钉和微信两个软件都发一遍,既高效又专业。不要怕麻烦,遇到问题了就晚了。
3、发挥上司的长处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首先你要知道每个上司都是由不同的优缺点的,上司不代表什么都比你强。当然,作为领导者你有很多地方也是不如下属的。这时,就应该掌握技巧,如何帮助领导发挥长处,规避短处。
我曾经有一位副总级领导,是创始人之一。他最擅长的是专业教研,不擅长的是面对一线客户,也就是销售不行。他曾经很苦恼,自己设计的课程为什么客户都不喜欢听。尴尬的是,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同样的课题研发了一节课,成为了当年的爆款,也带动了整个部门的业绩提升。当我发现了这个情况,我就马上为领导最好了定位。领导是一个极其专业的教研人才,可以将体系化的,专业化的内容教授给我们,因为我们都非常喜欢领导的课。但是,这些内容之间输出给客户难度过大,这就需要我们这些中间人员进行思考和设计,让专业的课程变得更加的通俗易懂,更接地气,更具有趣味性。这样以后,领导就再也没有苦恼于为什么自己研发的课程客户不买单了,因为他的课程太专业了,需要我们来转化以下。我想我帮助领导找到了发挥长处的契机,也是对我自己的未来发展帮了大忙。就在那一年,我快速的成为了区域经理,带领团队获得销售冠军,并且被评委优秀管理者。
4、欣赏与信任
这一点看上去似乎有奉承的意味,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作为员工你真的真的必须要懂得欣赏和信任你的领导。我现在已经好太多了,之前也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初入职场有些胆怯,但是又对自己的能力有些莫名的自信,认为能力和学习是最重要的。有的时候还会看不上很多学历不高、能力较差的领导,认为他们只是混的时间长才在那个位置上的。其实,每个人都是由自己的长处的,换位思考领导的能力和学历都不如你,真的只是比你多干了几年就可以成为你的领导吗?他们一定具备更多的优点,可以获得更多的信任,承担更多的责任,才能在更高的位置上。
我见到了太多,自命不凡的年轻人,似乎眼里没有看得上的领导,而很多年过去了依然是最基层的员工,而且业绩平平。所以懂得去欣赏和信任你的领导,才能发现成长的秘密。不仅是对领导,对身边的每一位同事都应该是这样的,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去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甚至每个人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躬身做人,努力学习,才可以越走越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