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读书、运动是时下很时髦的事情,越成长越努力,越阅读越读书,面对知识时代,我们都提升自己的知识面以及看待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读书是好事,但是读书经常会陷入以下二点误区:
1、只求数量。一年100本阅读计划,很多人的读书计划,其实这也是我给自己今年定的目标,但是我发现这样,会让人只顾积累量,只是为看书而看书,二小时一本书,赶紧记到账上,完成了任务。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后果是,看完一个感受,写作的不错,写得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嗯,不知道。
2、忽视质量。平时我们提起看书,肯定都爱看小说类、杂谈类,心灵鸡汤类,为什么?因为看着不累,轻松,愉快,看的过程很爽,看完后呢,只是让自己的看书任务完成了一笔而已。学到了什么?没有。给你带来了什么,没有。
我的建议是什么呢?
1、读什么书?那么建议大家还是应该看现阶段对工作有用的工具书,以及经典类书籍,何为经典?就是你拿着不想看的书籍《21世纪资本论》《社会心理学》、《道德经》、世界名著,一印再印的东西方著作,看完一遍二遍三遍后,你会发现你的思维缜密了,视野变宽广了,格局变大了,看待世界万物有不一样的视角。
2、怎么读?读书时,边阅读边在旁边写上心得批注,不要担心把书画脏了,再珍藏的书,如果不把它利用起来,只是摆设而已。读完一本书后,趁着记忆还在,重新翻阅梳理脉络,画出思维导图,写出读书笔记,让输入变为输出,把这本书研究透彻,和相似和相反的观点进行叠加和对比,创造性的思考,方才算是真正看了一本书。
总之,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要做到有方法有技巧的读书。
结构:故事+论据
观点:读书要提高思维密集度,创造性思考及输出读出笔记
论据:
1、思维导图无用论 (我不同意)
2、读书笔记的最佳的方式还是老老实实写下来
3、好的读书笔记一定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4、看书、记笔记需要交叉阅读记忆,会提升思维缜密。
5、读书笔记汇总会让人思想交汇和冲击
6、读书笔记从某种程度上,应该是让你“从知道,到不知道”
7、电影,看书要用不同维度思考问题。
8、读一本书要创造性思考
故事:
1、湛庐文化的《影响力》清晰地展现每个章节的逻辑和细节;(支撑好书需要有框架脉络)
2、大男人去看世界名著《小妇人》看不了几页,(支撑挑书是关键);
3、四大名著中的经典案例,来给对方分析情况。(支撑很多人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4、特斯拉曾吐槽过爱迪生的工作效率(论证爱迪生没有经过正统的教育,无法进行高度抽象思考总结,只能用动手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5、《奔跑吧兄弟》不同人的不同看法(论证要用思维逻辑去思考,从无营养娱乐节目看到其整体运作方式)
喜欢否?
NO,作者认为他写的文章很有深度,故作高深而已,不否认他阅读量大,而且也认真读一些对人思维有帮助、晦涩难懂的书,洋洋得意,自我感觉良好。文章结构混乱,通篇只是想说明读书要写读后笔记,在笔记中要纵向横行发散收敛的对比思考。也许年纪大了,有代沟?不排除小朋友们喜欢,见仁见智。我之观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