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前文归纳的鲁国“两军制”之将、佐和两军轮换动员的基本规律可进一步提炼为:
一、两军尽量轮换出征,避免一年内动员累计两次甚至以上,以保护本土以及兼顾生产;
二、鲁侯亲自出征,需要安排与会盟性质相匹配之卿随同,但是该次所动员的军则未必与卿完全对应,而是要考虑两军之间的轮换,以免一军负担过重。
下表请看鲁僖公在位后期(前643-前627)发生的主要军事行动:
僖公在位后期军事行动的背景有二,其一是公子季友、公孙兹几乎同时去世之后,“桓族”转入低谷,“庄族”开始掌权;其二是齐桓公去世之后,鲁国不再作为齐国的仆从国参战,而是先后依附于楚、晋等国。
此背景下为了重塑鲁国的邦际关系,并且扶持同族兄弟执政,鲁僖公开始频繁地亲自帅军参战,同时更多地依靠同为庄公之子的公子遂、公子买等领兵,基本上直接掌控了鲁国的军权。
鲁僖公十七年(前643)
首先,僖公十七年上半年(前643)鲁师灭项之事,系上一年十二月鲁侯帅师参加淮之会并且城鄫未果之后,“顺手牵羊”攻灭了淮夷小国项国:
……师灭项。淮之会,公有诸侯之事未归而取项。齐人以为讨,而止公……(左传.僖公十七年)
僖公亲自率领之“右军”不但趁乱逃避了为鄫国筑城的劳役,反而去趁机攻灭了项国。注意此次出兵是上一年(前644)季友和公孙兹去世之后僖公第一次主导外事,与齐国的步调极为不协调,而且不去协助齐国作战:
……十七年春,齐人为徐伐英氏,以报娄林之役也……(左传.僖公十七年)
当然从军事行动的成本考虑,跑去劫掠弱小的国家比起受累不讨好的筑城而言当然对鲁国是更加有利的,不过此举激怒了齐国,导致鲁僖公被扣押,直到夫人声姜出面向齐桓公求情,鲁侯才在秋天被释放。“灭项”事件显示了季友去世、鲁僖公刚刚主导政局所暴露出来的不理性和不成熟。
鲁僖公十八年(前642)至鲁僖公二十一年(前639)
随后在僖公十八年齐桓公去世(前642)后武力干预齐国国君竞争以及僖公二十一年(前639)报复邾灭须句而伐邾之役中,按照我们归纳的规律应该分别轮换使用左军和右军。
鲁僖公二十二年(前638)
僖公二十二年(前638)罕见地出现了一年之内连续两次动员的现象。首先上半年估计在母亲成风的反复请求下,鲁僖公率领上一年底第一次伐邾未动员的左军武力夺回了须句使得其君复位:
……二十二年春,伐邾,取须句,反其君焉,礼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此为鲁国罕见地通过独立对外作战而取胜。不过僖公狃于此胜而轻视邾国,当该年秋八月邾人出兵来报复的时候,遭到了“升陉之败”:
……邾人以须句故出师。公卑邾,不设备而御之……八月丁未,公及邾师战于升陉,我师败绩。邾人获公胄,县诸鱼门……(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根据我们前文推断的卿序,这一年鲁国两军的将、佐分别为:
由于臧文仲在作战现场出现,并曾经建议鲁侯设备而遭到拒绝,所以按照参战将领和两军轮换的规律,可知此次防御作战动员的当是上半年取须句时负责留守的右军。“升陉之败”再次暴露了鲁僖公的轻佻和不成熟,此为季友作为执政期间所未经历之事。当然也暴露了另一个现象,即接替季友执政的臧孙辰由于比较年长和性格稳重,虽对鲁侯有所劝谏,却未能坚决匡扶其过失。此为臧孙相对柔弱的性格所致,也是“孝族”相对弱势、始终未能真正主导鲁国政权的体现。
意识到军事上的脆弱之后,鲁国诸卿不得不通过外交运作来谋求稳定的环境。到僖公二十五年(前635),已经灭邢并阻止了赤狄的入侵的卫国终于出面促成鲁、莒谈和:
……冬十有二月癸亥,公会卫子、莒庆,盟于洮……(春秋.僖公二十五年)
……卫人平莒于我。十二月,盟于洮,修卫文公之好,且及莒平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此改变了鲁国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使得其可以专注于对邾作战。并于不久后的次年(前634)开春“寻盟”,以巩固这一和平局面:
……二十六年春,王正月,公会莒兹㔻公、宁庄子,盟于向,寻洮之盟也……(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不过邾国也迅速采取类似策略,向齐孝公求援要求夹击鲁国,此将给鲁带来巨大压力并不得不再次作出抉择寻求外力支持。